《學生髮展性評價應知應會》學習體會

動態評價是一種歷時性評價,通過在不同時間點對學生進行多次評價以此反映學生的認知發展和學習潛能。其評價目標從關注學生學到了“什麼”,轉向關注學生“怎樣”學習和解決問題。(如分層評價)

在動態評價過程中,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重視學生的成長發展過程;既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關注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和變化。評價被貫穿於日常的教學行為之中,成為了一種日常化的活動。

二、  新理念下的學生評價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評價應以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恰當呈現併合理利用評價結果,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過評價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學生數學學習達到的水平和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進行總結與反思,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

“命好題”是本學期的教研專題,“命好題”是學生髮展性評價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學生評價理念的轉向,“命好題”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教師在學生的作業設計上有新的標準。

1、 新評價理念下的作業設計

作業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課程理念和課程價值。作業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延伸,更是學生完成知識的意義和能力的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

什麼是好的作業

《課程標準》要求:要精心設計作業,要有啟發性,分量要適當,不要讓學生機械抄寫,以利於減輕學生負擔。

好作業的質量標準:

•作業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和個性特點設計

•作業的數量和難度恰當

•作業的要求清晰

•作業的任務具體

•學生能有效地利用學科知識、能力和方法去完成

•作業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質量

作業布置“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抓住易錯點、易漏點、易混點

三不要:學生已全會的不要布置、學生一看就會的不要布置、老師再講學生再做也不會的不要布置

本學區作業設計、批改方面的不足:

設計方面:機械重複的抄寫、練習形式單一(統計圖表等很少見到),忽視課本習題的練習,盲目選用課外資料……

批改方面:作文缺少眉批與點評,數學缺少錯題的訂正與二次批改,學生批改過多……

作業設計與批改上的要求:本學期課本練習作業語文每課不少於一次,基訓每單元一次;數學每課時一次,基訓每小節一次。

2、 新評價理念下的學生檢測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新的評價理念的引導下,如何命題,如何使試題更好的體現新課標的要求,是擺在廣大我們每一位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評價不僅要檢測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體現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發展程度。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國小數學命題原則

一、依據課標。命題必須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即七性:現實性、套用性、人文性、豐富性、多元性、實踐性、整合性。堅持試題抽樣具有代表性原則。著重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考核,不出偏題、怪題。

二、難易適度。命題必須符合難易適度的原則,試題應避免過難或過分容易,應難度適中,綜合、合理確定試題,否則無法通過考試結果區分學生水平的差別。難易程度同教材中“整理與複習”的程度即可。

三、梯度適當。試題應有適當的梯度。合理確定不同難易程度試題在試卷中的比例。試題的結構分為基本題、中難度(發展)題、高難度(綜合)題三類。它們的比例是7:2:1。

四、覆蓋面大。試題應提倡覆蓋面大的原則。在難度適宜的前提下,應考核該學期所學內容知識點的85%以上。以確保和引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

五、題型多樣。題型採用多樣化的原則。可採用填一填、辨一辨、選一選、算一算、做一做、實踐套用等多種形式。試題的呈現方式也要滿足多樣化的需求。

六、同步進行。命題與答案及評分標準應同步進行的原則,就是在命題的同時確定試題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不應在考試之後根據學生答卷情況來確定評分標準,也不應對評分標準作隨意更改,否則失去了客觀性,影響考試的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