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觀後感心得體會

日前,中央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出通知,要求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組織觀看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在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組織黨員幹部觀看《永遠的焦裕祿》,並開展討論交流,使廣大黨員幹部自覺以焦裕祿同志為標桿、為鏡子,學習先進、查找不足,自覺加強黨性修養,進一步樹立民眾觀點,更好聯繫服務民眾,深入紮實推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

焦裕祿,作為一個時代的楷模,他的精神是永存的。特別是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之時,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讓大家再一次重溫了焦裕祿同志當年在那艱苦的條件下,心繫民眾,一心為民的公僕精神,可以說,焦裕祿的精神是一首時代戰歌,時刻鼓舞著後來人發揚和繼承他的精神,並將之發揚光大。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牢記宗旨,心繫民眾的公僕情懷。他心中裝著民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不為名不為利,只為民眾的生活能夠生活得更好,只為改善人民民眾的生活條件。當年的蘭考,是河南省最艱苦也是最落後的地方,但焦裕祿同志把這裡當作他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他憑著一腔熱血與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民眾的熱愛,毅然決然地戰鬥在蘭考這個他獻出生命的地方。他那牢記黨的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精神化為了一座永恆的豐碑。永遠活在了人民的心中。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奮鬥精神。或許有人說,焦裕祿作為一名縣委書記,他的生活條件再差也比民眾好。事實上按當時的工資標準,焦裕祿同志的工資是高過一般幹部,但他卻從來沒有往家中交過一分錢,不是他不負責任,而是他將那些有限的工資都投入到了為人民服務之中。他自己蓋的被子是補了又補,不知道打了多少補丁用了多少年的舊鋪蓋。他的工資高卻一窮二白,這種怪賬只有老百姓算得最清楚。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焦裕祿同志到蘭考後,面對嚴峻的災荒形勢,他沒有退縮,靠著一輛腳踏車和一雙鐵腳板,走過了全縣120多個生產大隊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對改變蘭考面貌提出了切合實際的規劃,並帶領36萬蘭考人民根治“三害”。他提出的“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名言佳句已經成為千萬黨員幹部創新學習的榜樣。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不怕困難,不懼風險的大無畏精神。針對蘭考的艱苦條件,他提出的“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在要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大無畏精神,是當今黨員幹部的學習楷模。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就是要讓黨員幹部重溫當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者那種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沒有誰願意面對困難,但當困難來臨時,我們的黨員幹部都要有焦裕祿的那種戰天鬥地的氣概,要有永不服輸的革命氣節,這才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學習他廉潔奉公,勤政為民的奉獻精神。焦裕祿精神這所以感動人,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廉政奉公,勤政為民。他的生活很簡樸,從來不搞特殊,去村里蹲點幾天,每天也會都按標準繳納一伙食費,他不但自己要求嚴格,還嚴格要求身邊的工作人員,要求通訊員的相機多照百姓,少照自己。他的這種廉潔奉公的精神,勤政為民的態度,為新時期黨員幹部指出了一條學習的方面。那就是腳踏實地,把民眾系在心上,才是各級領導幹部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焦裕祿精神的內涵還有很多,光是一部記錄影片也不能夠完全表達。學習焦裕祿最重要還是把他這個榜樣當作一面鏡子,時常用來對照一下自己的工作,才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差距,從而有所改進,可以更好地服務於民眾,服務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