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和藝術修養專題學習心得

紅樓夢的新版尊重原著而紅樓夢舊版的並沒有尊重原著。

三國的舊版是尊重原著,新版具有時代氣息。

西遊記,大眾文化,拍攝技術在傳統文化中是非主流,例如這個樹枝的支,代表著非主流。岐、妓、技等。

金庸筆下的愛情故事是五個層次,第一個是郭靖和黃蓉的,第二是楊過和小龍女,,第三的是黃老邪和梅超風的,第四是郭芙和楊過的,第五楊過和黃蓉.。

四、熱播電視劇的深層文化反應

弱肉強食,激情與復仇,軍旅題材。例如《亮劍》。

《蝸居》,是市民接受通俗文化的代表,是一個接受豬八戒時代。

xx年10月10日下午14點30分

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會長,白平教授主講。

主題是《被曲解的儒家思想》

電話:

儒學問題的討論。儒家思想的性質,五四以前是國家意識形態,在文革期間批林批孔沒有了。

儒學的性質:

一、官員是百姓的父母

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三、中庸

四、和為貴

五、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六、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八、孔子的生活奢侈糜爛

老師通過,尚書通過對孔子、孟子、荀子、以及後來的諸子百家的著作分析,徹底否定了人們眼中的如實地去被曲解的意識形態。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人誤解為是支持專制的證據,但是白先生認為,主要是說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遵守社會規範。

和為貴,今天“和”與古代的“和”不一樣。

和、同的區別,“和”就是堅持原則的原則下追求和,“同”就是不追求原則而相同。

現在的“和”是放棄一些原則不激化民族內部矛盾。這在古文上“權衡”具有技術性。

儒家的中庸,“中”的合法性,河南話的“中”。依照合理的原則辦事,並不是折中。

西門豹在《史記、滑稽列傳》“民可樂成,不可始知”。

我在以前的聽過白老師講課,他講的課非常生動,當時我記得聽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他由總結、有分析講解生動具體。

七、

201xx年10月11日下午2點30分

由山西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郭萬金教授講授

題目《四大名著的文化闡釋》

文學部分,小說:四大名著,各種渠道了解,共同的話題一般都是四大名著。它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尤其是中國人,永遠是戲劇的看客。

這就是魯迅為什麼走向文學。

四大奇書

《三國志通俗演義》

《忠義水滸傳》

《西遊記》

《金瓶梅詞話》曹雪芹產生了《紅樓夢》時候就替代了金瓶梅。

三國演義是政治自由與局限

水滸傳是人性自由與局限

西遊記是精神自由與局限

紅樓夢是愛情自由與曲線

八、

xx年10月12日  8點

主講人:山西大學文學院  劉毓慶教授

《中國人的道德精神與理想追求》

經學是根本精神,國學的內涵

《詩經》是主幹,文學是花兒,子學果實。經學是根本。

孔子的時代,使外敵入侵,內亂11的時代。門廊去世以後擔當道義的責任落在孔子實質上自編近五斤。漢代百家爭鳴時代儒家一下子漲手縫就源於孔子修訂五金。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孔子教學生又流傳到今天的我們可以看見的四本當年孔子的學生用過的課本是  

1 《尚書》:現存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集。  

2 《周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相傳為周文王在監獄所作。  

3 《詩經》:現存中國最早的一部詩集,感謝孔子,給我們留下了最早的一部文學作品集。  

4 《儀禮》:研究中國古代禮儀的著作。 (註:孔子教學生的課本本來有六本,到了今天失傳了兩本,《樂》據說是被秦始皇焚書時焚沒了,有人認為《禮記》中第19篇的《樂記》可能是《樂》中的部分殘稿,《春秋》在漢朝時還是學院裡的課本,但現在也失傳了,其文字則散見於《左傳》《公羊傳》《穀梁傳》這三部書中。)

十三種儒家文獻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在漢代,以《易》、《詩》、《書》、《禮》、《春秋》為“五經”,官方頗為重視,立於學官。唐代有“九經”,也立於學官,並用以取士。所謂“九經”包括《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和《春秋》三傳。唐文宗開成年間於國子學刻石,所鐫內容除“九經”外,又益以《論語》、《爾雅》、《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刻“十一經”,排除《孝經》、《爾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躋入諸經之列。南宋碩儒朱熹以《禮記》中的《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形成了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四書》,並為官方所認可,《孟子》正式成為“經”。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獻確立了它的經典地位。清乾隆時期,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經註疏》,從此,“十三經”之稱及其在儒學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