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文化強國與文化自覺

xx屆六中全會提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黨的xx屆六中全會的重大意義。

文化強國需要先進政黨的推動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覺,不能純粹靠文化的自發發展,尤其是在現代社會,需要有識之士的推動,特別是需要先進政黨的推動。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標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只有經濟的發展而沒有文化的發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同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繁榮昌盛。從理論上講,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一個社會都是由政治、經濟、文化形成的一個系統。既要有經濟發展,又要有政治發展,也要有文化發展,這三者是不可分離的。但同時它們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個國家可以擁有高速發展的經濟,卻未必有高度的文化發展水平。當然,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推動文化的發展;同時,文化的發展也能夠反過來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

毋庸置疑,我們的經濟繁榮很重要,軍事實力增強也很重要,制度建設也很重要,但是最後中華民族能不能復興,最根本的標誌是中華文化的復興,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價值體系、生活方式、社會科學、大眾文化等等。只有當我們的整個文化體系具有現代性,具有領先性,能夠吸引全世界的人民來學習,只有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現代化才可以說是真正的實現了,中華文化才可以說真正復興了,整箇中華民族才可以說真正復興了。

應該指出的是,中華文化復興與古代的文化復興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義的文藝復興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全球化時代,實現中華文化乃至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需要以全球為參照系。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達到全球的領先水平,特別是在文化上要能夠創造一套領先世界,並能夠為世界人民所廣泛認同的話語體系、價值理念、思維方式、人文科學、生活方式的時候,才能夠說我們真正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召開這樣一次會議,標誌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我們黨歷來重視文化建設。在黨的領導下,經過90年的努力,中國文化已經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中國文化從傳統形態逐步轉變為現代形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黨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我黨就特別注重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引入和建設。實際上,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國共產黨,才有了中國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我黨都特別重視思想文化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曾經提出新民主主義文化,這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在建國前夕,毛澤東提出,新中國的建立,不僅將迎來一個經濟建設的高潮,而且將迎來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所以,在建國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大力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大力推動文化建設,特別是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使得馬克思主義文化在中國大地上蔚然成風,不斷成長起來。改革開放之後,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個面向”,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思想。上世紀90年代,xx同志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進入新世紀以來,以xx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又提出了和諧文化建設等一系列文化建設思想。這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現代文化建設的本質、規律、形式、內容等認識越來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