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紀》前 言


二、現存後漢紀諸本多有訛脫,故本書除版本互校外,又用范曄後漢書、陳壽三國志、東觀漢記、七家後漢書諸書,比較異同,以資校助。

三、本書前人已做過不少校勘工作,如陳澧東塾遺稿之讀後漢紀、蔣國祚兩漢紀字句異同考、陳璞兩漢紀校記、紐永建兩漢紀校釋,以及果親王、陳澧、馮班的眉批,本書不同程度地吸取了他們的成果,並於注中一一標明所出。

四、除文字校勘外,本書注釋著重於史實的考訂,並儘量吸收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為研究東漢史的讀者提供方便。

五、仿資治通鑑點校本之例,於諸年號下括注乾支和公曆,以便檢查。

六、本書輯得佚文七條,除附錄於書末外,且分別列入相應卷之注中,予以說明。對其一、二條有疑義者,亦考辯之。

七、有關袁宏生平及著述的記載或評論,均不多見,是研究袁宏及其史學思想的寶貴資料。現盡力網羅,分別歸入袁宏傳及其軼事、歷代著錄及雜論、敘跋諸目下,附之書末。

八、為讀者閱讀方便,書後還編附引用書目。


 原 序
予嘗讀後漢書,煩穢雜亂,睡而不能竟也。聊以暇日,撰集為後漢紀。其所綴會漢紀〔一〕、謝承書、司馬彪書、華嶠書、謝忱書、〔二〕漢山陽公記、漢靈獻起居注、漢名臣奏,旁及諸郡耆舊先賢傳,凡數百卷。前史闕略,多不次敘,錯謬同異,誰使正之?經營八年,疲而不能定。頗有傳者,始見張璠所撰書,其言漢末之事差詳,故復探而益之。
〔一〕 四庫提要以為此“漢紀”, “蓋指荀悅之書涉及東漢初事者”,甚謬。按此“漢紀 ”,實乃“漢記”之誤,即東觀漢記也。袁紀卷首雖接續荀紀言西漢末史事,而行文絕無相襲之處,一閱即可知。而東觀漢記乃諸家後漢書之本源,袁紀亦不例外。古者紀、記多混用,不可隨文附會。

〔二〕 “謝忱”乃“謝沈”之誤。晉書本傳、北堂書鈔卷五七引何法盛晉中興書俱作“謝沈”,隋志及新舊唐志亦然。

夫史傳之興,所以通古今而篤名教也。丘明之作,廣大悉備。史遷剖判六家,建立十書〔一〕,非徒記事而已,信足扶明義教,網羅治體,然未盡之。班固源流周贍,近乎通人之作;然因籍史遷,無所甄明。荀悅才智經綸,足為嘉史,所述當也,大得治功已矣;然名教之本,帝王高義,韞而未敘。今因前代遺事,略舉義教所歸,庶以弘敷王道,前史之闕。古者方今不同,其流亦異,言行趣舍,各以類書。故觀其名跡,想見其人。丘明所以斟酌抑揚,寄其高懷,末吏區區註疏而已〔二〕。其所稱美,止於事義;疏外之意,歿而不傳,其遺風余趣蔑如也。今之史書,或非古之人心,恐千載之外,所誣者多,所以悵怏躊躇,操筆悢然者也。

〔一〕 史記有八書,此作“十書” ,乃袁宏為行文方便,約略言之。

〔二〕 陳澧曰:“末吏者,謂末世史官也。註疏者,條記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