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俊列傳第六十一



卓後入關,留傕守洛陽,而俊與山東諸將通謀為內應。既而懼為卓所襲,乃棄官奔荊州。卓以弘農場懿為河南尹,守洛陽。俊聞,復進兵還洛,懿走。俊以河南殘破無所資,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請師討卓。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余州郡稍有所給,謙乃上俊行車騎將軍。董卓聞之,使其將李傕、郭汜等數萬人屯河南拒俊。俊逆擊,為傕、汜所破。俊自知不敵,留關下不敢復前。

及董卓被誅,傕、汜作戰,俊時猶在中牟。陶謙以俊名臣,數有戰功,可委以大事,乃與諸豪傑共推俊為太師,因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記於俊曰:

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曹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謙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僉曰:"將軍君侯,既文且武,應運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旨鹹陽,多持資糧,足支半歲,謹同心腹,委之元帥。

會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征俊入朝。軍吏皆憚入關,欲應陶謙等。俊曰:"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間,大事可濟。"遂辭謙議而就傕征,復為太僕,謙等遂罷。

初平四年,代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明年秋,以日食免,復行驃騎將軍事,持節鎮關東。未發,會李傕殺樊稠,而郭汜又自疑,與傕相攻,長安中亂,故俊止不出,留拜大司農。獻帝詔俊與太尉楊彪等十餘人譬郭汜,令與李傕和。汜不肯,遂留質俊等。俊素剛,即日發病卒。

子晧,亦有才行,官至豫章太守。

論曰:皇甫嵩、朱俊並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及其功成師克,威聲滿天下。值弱主蒙塵,獷賊放命,斯誠葉公投袂之幾,翟義鞠旅之日,故梁衍獻規,山東連盟,而舍格天之大業,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豈天之長斯亂也?何智勇之不終乎!前史晉平原華嶠,稱其父光祿大夫表,每言其祖魏太尉歆稱"時人說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戰,歸功朱俊,張角之捷,本之於盧植,收名斂策,而己不有焉。蓋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誠能不爭天下之所甚重,則怨禍不深矣"。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亂,而能終以歸全者,其致不亦貴乎!故顏子願不伐善為先,斯亦行身之要與!

贊曰:黃妖沖發,嵩乃奮鉞。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俊捷陳、潁,亦弭於越。言肅王命,並遘屯蹶。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