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

  話說唐敖聞多九公之言,不覺嘆道:“小弟向來以為銜石填海,失之過痴,必是後人附 會。今日目睹,才知當日妄議,可謂‘少所見多所怪’了。據小弟看來,此鳥秉性雖痴,但 如此難為之事,並不畏難,其志可嘉。每見世人明明放著易為之事,他卻畏難偷安,一味磋 跎,及至老大,一無所能,追悔無及。如果都象精衛這樣立志,何思無成!——請問九公, 小弟聞得此鳥生在發鳩山,為何此處也有呢?”多九公笑道:“此鳥雖有銜石填海之異,無 非是個禽鳥,近海之地,何處不可生,何必定在發鳩一山。況老夫只聞鴝鵒不逾濟,至精衛 不逾發鳩,這卻未曾聽過。”

林之洋道:“九公,你看前面一帶樹林,那些樹木又高又大,不知甚樹?俺們前去看 看。如有鮮果,摘取幾個,豈不是好?”登時都至崇林。迎面有株大樹,長有五丈,大有五 圍;上面並無枝節,惟有無數稻須,如禾穗一般,每穗一個,約長丈余。唐敖道:“古有 ‘木禾’之說,今看此樹形狀,莫非木禾么?”多九公點頭道:“可惜此時稻還未熟。若帶 幾粒大米回去,因是罕見之物。”唐敖道:“往年所結之稻,大約都被野獸吃去,竟無一顆 在地。”林之洋道:“這些野獸就算嘴饞好吃,也不能吃得顆粒無存。俺們且在草內搜尋, 務要找出,長長見識。”說罷,各處尋覓。不多時,拿著一顆大米道:“俺找著了。”二人 進前觀看,只見那米有三寸寬,五寸長。唐敖道:“這米若煮成飯,豈不有一尺長么?”多 九公道:“此米何足為奇!老夫向在海外,曾吃一個大米,足足飽了一年。”林之洋道: “這等說,那米定有兩丈長了?當日怎樣煮他?這話俺不信。”多九公道:“那米寬五寸, 長一尺。煮出飯來,雖無兩丈,吃過後滿口清香,精神陡長,一年總不思食。此話不但林兄 不信,就是當時老夫自己也覺疑惑。後來因聞當年宣帝時背陰國來獻方物,內有‘清腸 稻’,每食一粒,終年不飢,才知當日所食大約就是清腸稻了。”林之洋道:“怪不得今人 射鵠,每每所發的箭離那鵠子還有一二尺遠,他卻大為可惜,只說‘差得一米’,俺聽了著 實疑惑,以為世上哪有那樣大米。今聽九公這話,才知他說‘差得一米’,卻是煮熟的清腸 稻!”唐敖笑道:“‘煮熟’二字,未免過刻。舅兄此話被好射歪箭的聽見,只怕把嘴還要 打歪哩!”

忽見遠遠有一小人,騎著一匹小馬,約長七八寸,在那裡走跳。多九公一眼瞥見,早巳 如飛奔去。林之洋只顧找米,未曾理會。唐敖一見,那敢怠慢,慌忙追趕,那個小人也朝前 奔走。多九公腿腳雖便,究竟筋力不及,兼之山路崎嶇,剛離小人不遠,不防路上有一石 塊,一腳絆倒,及至起來,腿上轉筋,寸步難移。唐敖得空,飛忙越過,趕有半里之遙,這 才趕上,隨即捉住,吃入腹內。多九公手扶林之洋,氣喘噓噓走來,望著唐敖嘆道:“一飲 一酌,莫非前定。’何況此等大事!這是唐兄仙緣湊巧,所以毫不費事,競被得著了。”林 之洋道:“俺聞九公說有個小人小馬被妹夫趕來,俺們遠遠見你放在嘴邊,難道連人帶馬都 吃了?俺甚不明,倒要請問,有甚仙緣?”唐敖道:“這個小人小馬,名叫‘肉芝’。當日 小弟原不曉得。今年從都中回來。無志功名,時常看看古人養氣服食等法,內有一條言: “行山中如見小人乘著車馬,長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延年益壽、並可得道 成仙。’此話雖不知真假,諒不致有害,因此把他捉住,有偏二兄吃了。”林之洋笑道: “果真這樣,妹夫竟是活神仙了。你今吃了肉芝,自然不飢,只顧遊玩,俺倒餓了。剛才那 個小人小馬,妹夫吃時,可還剩條腿兒,給俺解解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