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儼尋檢校太常卿。文明中,封義興縣子,歷右衛大將軍、太子詹事,以年老致仕。垂拱三年卒於家,年七十八。文集五卷。

王方翼,并州祁人也,高宗王庶人從祖兄也。祖裕,武德初隋州刺史。裕妻即高祖妹同安大長公主也。太宗時,以公主屬尊年老,特加敬異,數幸其第,賞賜累萬。方翼父仁表,貞觀中為岐州刺史。仁表卒,妻李氏為主所斥,居於鳳泉別業。時方翼尚幼,乃與傭保齊力勤作,苦心計。功不虛棄,數年闢田數十頃,修飾館宇,列植竹木,遂為富室。公主卒後,歸長安。友人趙持滿犯罪被誅,暴屍於城西,親戚莫敢收視。方翼嘆曰:"欒布之哭彭越,大義也;周文之掩朽骼,至仁也。絕友之義,蔽主之仁,何以事君?"乃收其屍,具禮葬之。高宗聞而嘉嘆,由是知名。

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誅大姓皇甫氏,盜賊止息,號為善政。五遷肅州刺史。時州城荒毀,又無壕塹,數為寇賊所乘。方翼發卒浚築,引多樂水環城為壕。又出私財造水碾磑,稅其利以養飢餒,宅側起舍十餘行以居之。屬蝗儉,諸州貧人死於道路,而肅州全活者甚眾,州人為立碑頌美。

會吏部侍郎裴行儉西討遮匐,奏方翼為副,兼檢校安西都護。又築碎葉鎮城,立四面十二門,皆屈曲作隱伏出沒之狀,五旬而畢。西域諸胡競來觀之,因獻方物。

永隆中,車簿反叛,圍弓月城。方翼引兵救之,至伊麗河。賊前來拒,因縱擊。大破之,斬首千餘級。俄而二姓咽曲悉發眾十萬,與車簿合勢,以拒方翼。屯兵熱海,與賊連戰,流矢貫臂,徐以佩刀截之,左右莫有覺者。既而所將蕃兵懷貳,謀執方翼以應賊。方翼密知之,悉召會議,佯出軍資以賜之。續續引去,便令斬之。會大風,又振金鼓以亂其聲,遂誅七千餘人。因遣裨將分道討襲咽曲等。賊既無備,因是大潰,擒首領突騎施等三百人,西域遂定。以功遷夏州都督。屬牛疫,無以營農,方翼造人耕之法,施關鍵,使人推之,百姓賴焉。

永淳二年,詔征方翼,將議西域之事,於奉天宮謁見,賜食與語。方翼衣有舊時血漬之處,高宗問其故,方翼具對熱海苦戰之狀。高宗使袒視其瘡,嘆曰:"吾親也。"賞賜甚厚。俄屬綏州白鐵余舉兵反,乃詔方翼副程務挺討之。賊平,封太原郡公。

則天臨朝,以方翼是庶人近屬,陰欲除之。及程務挺被誅,以方翼與務挺連職素善,追赴都下獄,遂流於崖州而死。

子寶、珣、瑨,並知名。寶、瑨,開元中皆為中書舍人;珣,至秘書監。

薛季昶,絳州龍門人也。則天初,上封事,解褐拜監察御史。頻按制獄稱旨,累遷御史中丞。萬歲通天元年,夏官郎中侯味虛統兵討契丹不利,奏言"賊徒熾盛,常有蛇虎導其軍"。則天命季昶按驗其狀,便為河北道按察使。季昶先馳至軍,斬味虛以聞。又有藁城尉吳澤者,貪虐縱橫,嘗射殺驛使,截百姓子女發以為髢,州將不能制,甚為人吏所患。季昶又杖殺之。由是威震遠近,州縣望風懾懼。然後布以恩信,旌揚善吏。有汴州孝女李氏,年八歲,父卒,柩殯在堂十餘載,每日哭臨無限。及年長,母欲嫁之。遂截髮自誓,請在家終養。及喪母,號毀殆至滅性,家無丈夫,自營棺槨,州里欽其至孝,送葬者千餘人。葬畢,廬於墓側,蓬頭跣足,負土成墳,手植松柏數百株。季昶列上其狀,有制特表門閭,賜以粟帛。

久視元年,季昶自定州刺史入為雍州長史,威名甚著,前後京尹,無及之者。俄遷文昌左丞,歷魏、陝二州刺史。長安末,為洛州長史,所在皆以嚴肅為政。

神龍初,以預誅張易之兄弟功,加銀青光祿大夫,拜戶部侍郎。時季昶勸敬暉等因兵勢殺武三思。暉等不從,竟以此敗,語在《暉傳》。季昶亦因是累貶,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馬。初,季昶與昭州首領周慶立及廣州司馬光楚客不協。及將之儋州,懼慶立見殺,將往廣州,又惡楚客,乃嘆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製棺,仰藥而死。

睿宗即位,下制曰:"故儋州司馬薛季昶,剛乾義烈。早承先顧,驅策中外,績譽昭宣;有莊、湯之推舉,同汲黯之強直。屬醜正操衡,除其異己,橫加竄責,卒至殂亡。言念忠冤,有懷嘉悼。可贈左御史大夫,仍同敬暉等例,與一子官。"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史籍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