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二 志第二十二



舊例,開府及特進,雖不職事,皆給俸祿,預朝會,行立在於本品之次。光祿大夫已下,朝散大夫已上,衣服依本品,無祿俸,不預朝會。朝議郎已下,黃衣執笏,於吏部分番上下承使及親驅使,甚為猥賤。每當上之時,至有為主事令史守扃鑰執鞭帽者。兩番已上,則隨番許簡,通時務者始令參選。一登職事已後,雖官有代滿,即不復番上。

勛官者,出於周、齊交戰之際。本以酬戰士,其後漸及朝流。階爵之外,更為節級。周置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等十一號。隋文帝因周之舊,更增損之。有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上儀同三司、儀同三司,大都督、帥都督、都督,起正二品,至七品,總十一等,用賞勳勞。煬帝又改為左光祿大夫、右光祿大夫、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正議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建節奮武尉、宣惠尉十一等,以代都督已上。又增置綏德、懷仁、守義、奉誠、立信等五尉,以至從九品。武德初,雜用隋制,至七年頒令,定用上柱國、柱國、上大將軍、大將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雲騎尉、武騎尉,凡十二等,起正二品,至從七品。貞觀十一年,改上大將軍為上護軍,大將軍為護軍,自外不改,行之至今。

永微已後,以國初勛名與散官名同,年月既久,漸相錯亂。鹹亨五年三月,更下詔申明,各以類相比。武德初光祿大夫比今日上柱國,左光祿大夫比柱國,右光祿大夫及上大將軍比上護軍,金紫光祿大夫及將軍比護軍,銀青光祿大夫及上開府比上輕車都尉,正議大夫及開府比輕車都尉,通議大夫及上儀同三司比上騎都尉,朝請大夫及儀同比騎都尉,授勳者動盈萬計。每年納課,亦分番於兵部及本郡,當上省司。又分支諸曹,身應役使,有類僮僕,據令乃與公卿齊班,論實在於胥吏之下。蓋以其猥多,又出自兵卒,所以然也。

武德初,以諸道軍各事繁,分置行台尚司省。其陝東道大行台尚書省,令一人,(正第二品。)掌管內軍人,總判省事。僕射一人,(從第二品,三品任置。)掌貳令事。左丞一人,(正第四品下。)右丞一人,(正第四品下。)掌分司糾正省內。都事一人,從第七品上。主事四人,(從第九品上,諸司主事並同。)並掌同京省。兵部尚書一人,(正第四品,諸尚書並同。)兼掌吏部事。司勛郎中一人,(正第五品上,諸郎中並同。)主事一人。考功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兵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駕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民部尚書一人,兼掌禮部事。禮部郎中一人,主事一人。膳部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度支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倉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工部郎中一人,主事一人。屯田郎中一人,主事一人。每郎中兼京省二司。(各有令史、書令史及掌固,並流外。)食貨監一人,(正第八品下,諸監同。)掌膳羞、財物、賓客、鋪設、音樂、醫藥事。丞二人。(正第九品下,諸監丞同。)農圃監一人,掌倉廩、園圃、柴炭、芻藁、運漕之事。丞四人。武器監一人,掌兵仗、廄牧之事。丞二人。百工監一人,掌舟車及營造雜作之事。丞四人。(各有錄事及府史、典事、掌固等,並流外。)諸道行台尚書省,(益州道、襄州道、東南道、河東道、河北道。)令一人,(從第二品。)掌同陝東道大行台。僕射一人,(正第三品,左右任置。)丞一人,(左右任置。左丞從四品上,右丞從四品下。)都事二人,(正第八上。)主事二人。兵部尚書一人,(從第三品,諸尚書同。)兼掌吏部、禮部事。考功郎中一人,(從第五品上,諸郎中並同。)主事二人,(從第九品下,諸主事同。)膳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兵部郎中二人,主事二人。民部尚書一人,兼掌刑部、工部。倉部郎中二人,主事二人。刑部郎中一人,主事二人。屯田郎中一人,主事二人。(每郎中兼掌京省三司,各有令史、書令史、掌固,並流外也。)食貨監一人,(從八品上,武器監同。)兼掌農圃監事,丞一人。兼掌百工監事,丞二人。(兩監各有錄事、府史、典事、掌固等,並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