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地理四

○劍南道東西道九 嶺南道五管十

△劍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武德四年,改為益州,置總管府,管益、綿、陵、遂、資、雅、嘉、滬、戎、會、松、翼、巂、南寧、昆、恭十七州。益州領成都、雒、九隴、郫、雙流、新津、晉原、青城、陽安、金水、平泉、玄武、綿竹等十三縣。又置唐隆、導江二縣。二年,分置邛、眉、普、榮、登五州,屬總管府。又置新都、什邡二縣。三年,罷總管,置西南道行台。仍分綿竹、導江、九龍三縣立濛州,陽安、金水、平泉三縣立簡州,割玄武屬梓州。又析置德陽、新繁、萬春三縣。九年,罷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綿、簡、嘉、陵、眉、犍、邛十州,並督巂、南寧、會都督府。貞觀二年,廢濛州之九隴、綿竹、導江來屬,仍改萬春為溫江。六年。罷南寧都督,更置戎州都督,屬益州。八年,兼領南金州都督。十年,又督益、綿、簡、嘉、陵、雅、眉、邛八州,茂、巂二都督。十七年,置蜀縣。龍朔二年,升為大都督府,仍置廣都縣。鹹亨二年,置金堂。儀鳳二年,又置唐昌、濛陽二縣。垂拱三年,分雒、九隴等十三縣置彭、蜀二州。其年,又置犀浦縣。聖歷三年,又置東陽縣。天寶元年,改益州為蜀郡,依舊大都督府,督劍南三十八郡。十五載,玄宗幸蜀,駐蹕成都。至德二年十月,駕回西京,改蜀郡為成都府,長史為尹。又分為劍南東川、西川,各置節度使。廣德元年,黃門侍郎嚴武為成都尹,復並東、西川為一節度。自崔寧鎮蜀後,分為西川,自後不改。舊領縣十六,戶十一萬七千八百八十九,口七十四萬三百一十二。漢朝蜀郡,戶二十六萬八千二百七十,口一百二十四萬。天寶領縣十,戶十六萬九百五十,口九十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九。在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

成都 漢縣,屬蜀郡。漢朝成都一縣,管戶一萬六千二百五十六。蜀,三代之時西南夷國,或臣或否。至秦惠王既霸西戎,欲廣其地,乃令其相張儀、司馬錯伐蜀。取其地,立漢中、巴、蜀三郡。蜀王本都廣都之樊鄉,張儀平蜀後,自赤里街移治於少城,今州城是也。蜀城,張儀所築

華陽 貞觀十七年,分成都縣置蜀縣,在州郭下,與成都分理。乾元元年二月,改為華陽。新都 漢縣,屬廣漢郡

新繁 漢繁縣,屬蜀郡。劉禪時加"新"字

犀浦 垂拱二年,分成都縣置

雙流 漢廣都縣地,屬蜀郡。隋置雙流縣

廣都 龍朔三年,分雙流置,取隋舊名

郫 漢縣,屬蜀郡。隋置濛州,大業省為郫縣。溫江 漢郫縣地,魏蜀郡治於此。隋為萬春縣。貞觀元年,改為溫江

靈池 久視元年,分蜀縣置東陽縣。天寶元年,改為靈池。

漢州上 垂拱二年,分益州五縣置漢州。天寶元年,改為德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漢州。領縣五,戶六萬九千五,口三十萬八千二百三。至京師二千二百里,至東都三千一百一十六里。

雒 漢縣,屬廣漢郡。後漢置益州,治於雒。晉置新都郡,宋、齊為廣漢郡。垂拱二年,置漢州。皆治雒縣也

德陽 後周廢縣。武德三年,分雒置

什邡 漢縣,屬廣漢郡。後周改為方寧。武德三年,改為什邡。雍齒侯邑,在縣北四十步。綿竹 漢縣,屬廣漢郡。隋開皇二年,置晉熙縣。十八年,又改為孝水縣。大業三年,改為綿竹。武德三年,屬濛州。州廢,來屬之

金堂 鹹亨二年,分雒縣、新都置,屬益州。垂拱二年,來屬。

彭州上 垂拱二年,分益州四縣置彭州,天寶元年,改為蒙陽郡。乾元元年,復為彭州。領縣四,戶五萬五千九百二十二,口三十五萬七千三百八十七。至京師二千三百三十九里,至東都三千一百六十九里。

九隴 州所治。漢繁縣地,宋置晉壽郡,古城在縣西北三里。梁置東益州。後魏為天水郡,仍改為九隴。初於縣東三里置濛州,大業省。武德三年,復置濛州,領九隴、綿竹、導江三縣,置彭州之名也。三縣置,屬益州。垂拱二年,屬彭州。長壽二年,改為周昌。神龍初復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