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定廉 隋置定廉鎮。隋末陷羌。武德七年,招白苟羌,置維州及定廉縣,以界水名。永徽元年,廢鹽城併入。開元二十八年,改屬奉州。天寶八載,改為天保郡也

歸順 雲山 天寶八年,分定廉置此二縣也。

真州下 天寶五載,分臨翼郡之昭德、雞川兩縣置昭德郡。乾元元年,改為真州,取真符縣為名也。領縣三,戶六百七十六,口三千一百四十七。至京師三千里,至東都三千八百五十里。

真符 天寶五載,分雞川、昭德二縣置,州所治也

雞川 先天二年,割翼州翼水縣置,屬翼州。天寶五載,改真州

昭德 本識臼縣,屬悉州。天寶元年,改屬翼州,仍改名昭德縣。五年,改屬真州也。

霸州下 天寶元年,因招附生羌置靜戎郡。乾元元年,改為霸州也。領縣一,戶一百七十一,口一千八百六十一。至京師二千六百三十二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一里

安信與郡同置,州所治也。

已上十二州,舊屬隴右道,永徽已後,割屬松州都督,入劍南道。諸州隸松州都督,相繼屬劍南也。

松州都督府,督羈縻二十五州。舊督一百四州,領州,無縣戶口,惟二十五有名額,皆招撫生羌置也。

崌州下 貞觀元年,招慰党項置州處也。領縣二,與州同置:江源 洛稽。領戶一百五十五。至京師西南二千二百四十六里。

懿州下 貞觀五年,置西吉州。八年,改為懿州,處党項也。領縣二,與州同置:吉當 唐位。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二百五十里。

闊州下 貞觀五年置,處党項。領縣二,與州同置:闊源 落吳。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五百一十里。

麟州下 貞觀五年,置西麟州,處生羌歸附。八年,去"西"字。領縣七,與州同置:硤川 和善 斂具 硤源 三交 利恭 東陵無戶口。至京師四千五百里。

雅州下 貞觀五年,處生羌置西雅州。八年,去"西"字。領縣三,與州同置:新城 三泉 石隴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六十里。

叢州 貞觀五年,党項發歸附置也。領縣五,與州同置。都流厥調湊般匐器邇率鍾,並為諸羌部落,遙立,無縣。寧遠 臨泉 臨河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一千八百里。

可州 貞觀四年,處党項,置西義州。八年,改為可州也。領縣三,與州同置:

義誠 清化 靜方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一千四十里。

遠州 貞觀四年,生羌歸附置也。領縣二,與州同置。羅水、小部川。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三百六十里。

奉州 貞觀三年,處生羌置西仁州。八年,改為奉州也。領縣三,與州同置:奉德 思安 永慈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一百六里。

岩州 貞觀五年,置西金州。八年,改為岩州。領縣三,與州同置:金池甘松 丹岩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一百里。

諾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三,與州同置:諾川 歸德 籬渭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四十三里。

蛾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二,與州同置:常平 那川

無戶口。至京師二千七百里。

彭州 貞觀三年,處降党項置洪州。七年,改為彭州。領縣四,與州同置:洪川 歸遠 臨津 歸正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七百八十里。

軌州都督府,貞觀二年,處党項置。領縣四,與州同置:通川 玉城 金原俄徹

無戶口。至京師西南二千三百九十里。

盍州 貞觀四年,置西唐州。八年,改為盍州,處降羌也。領縣四,與州同置:湘水 河唐 曲嶺 枯川

戶二百二十,無口。至京師西南二千六百三十里。

直州 貞觀五年,置西集州。八年,改為直州,處降羌。領縣二,與州同置:集川 新川

戶一百,無口。至京師二千五百里。

肆州 貞觀五年,處降羌置。領縣四,與州同置:歸唐 芳叢 鹽水 磨山

無戶口。至京師二千六百里。

位州 貞觀四年,降生羌置西鹽州。八年,改為位州。領縣二,與州同置:位豐 西使

戶一百,無口。至京師二千四百一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