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瀘州下都督府 隋瀘川郡。武德元年,改為瀘州,領富世、江安、綿水、合江、來鳳、和義七縣。武德三年,置總管府,一州。九年,省來鳳。貞觀元年,置思隸、思逢、施陽三縣。仍置涇南縣。又省施陽縣。十三年,省思隸、思逢二縣。十七年,置溱、珍二州。儀鳳二年,又置晏、納、奉、浙、鞏、薛六州。載初二年,置順州。天授元年,置思峨州。久視元年,置淯州。二年罷州。並屬瀘州都督,凡十州。天寶元年,改為瀘川郡,依舊都督。乾元元年,復為瀘州。舊領縣六,戶一萬九千一百一十六,口六萬六千八百二十八。天寶,戶一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七百一十一。在京師西南三千三百里,至東都四千一百九十六里。

瀘川 漢江陽縣地,屬犍為郡。梁置瀘州,故以江陽為瀘川縣,州所治也

富義 隋富世縣。貞觀二十三年,改為富義縣。界有富世鹽井,井深二百五十尺,以達鹽泉,俗呼玉女泉。以其井出鹽最多,人獲厚利,故云富世

江安 漢江陽縣地。晉時,生獠攻郡,破之,又置漢安縣。隋改為江安也

合江 漢符縣地,屬犍為郡。晉置安樂縣,後周改為合江也

綿水 漢江陽縣地,晉置綿水縣,當綿水入江之口也

涇南 貞觀八年,分瀘川置,在涇水之南

瀘州 都督十州,皆招撫夷獠置,無戶口、道里,羈縻州

納州 儀鳳二年,開山洞置。天寶元年,改為都寧郡。乾元元年,復為納州,領縣八,並與州同置

羅圍 播羅 施陽 都寧 羅當 羅藍 都闕 胡茂 薛州 儀鳳二年,招生獠置。天寶元年,改為黃池郡。乾元元年,復為薛州也。領縣三,與州同置

枝江 黃池 播陵 晏州 儀鳳二年,開山洞置。天寶改為羅陽郡。乾元元年,復為晏州也。領縣七,與州同置。思峨 柯陰 新賓 扶來 思晏 多岡羅陽 鞏州 儀鳳二年,開山洞置。天寶改為因忠郡。乾元元年,復為鞏州也。領縣四,與州同置。多樓 波員 比求 播郎 順州 載初二年置,領縣五,與州同置。

曲水 順山 靈岩 來猿 龍池 奉州 儀鳳二年置,領縣三,與州同置。柯理 柯巴 羅蓬 思峨州 天授元年置,領縣二,與州同置。多溪 洛溪 能州 大足元年置,領縣四,與州同置。長寧 來銀 菊池 猿山 淯州 久視元年置,領縣四,與州同置。新定 淯川 固城 居牢 浙州 儀鳳二年置,領縣四,與州同置。浙源 越賓 洛川 鱗山

茂州都督府 隋汶山郡。武德元年,改為會川,領汶山、北山、汶川、左封、通化、翼針、交川、翼水九縣。其年,割翼針、左封、翼水三縣置翼州,以交川屬松州。三年,置總管府,管會、翼二州。四年,改為南會州。七年,改為都督府,督南會、翼、向、維、塗、冉、穹、炎、徹、笮十州。貞觀八年,改為茂州,以郡界茂濕山為名。仍置石泉縣。天寶元年,改為通化郡。乾元元年,復為茂州也。舊領縣四,戶三千三百八十六,口五萬三千七百六十一。天寶,戶二千五百一十,口一萬三千二百四十二。至京師西南二千七百九十四里,至東都三千一十四里。

汶山 漢汶江縣,屬蜀郡。故城在今縣北二里,舊冉駹地。晉汶山郡,宋廣陽縣。周為汶州,置汶山縣。隋初,改為蜀州,又改為會州。貞觀八年,改為茂州

汶川 漢綿皦縣地,屬蜀郡。晉置汶山縣,後周移汶川於廣陽縣齊州置,即今治也。玉壘山,在縣東北四里。石紐山,亦在縣界。永徽二年,廢汶川縣併入

石泉 漢岷山縣,屬蜀郡。貞觀八年,置石泉縣也

通化 漢廣柔縣地,屬蜀郡。後周置石門鎮,陳改為金山鎮,尋改為通化也

茂州都督府,羈縻州十。維、翼兩州,後進為正州。相次為正者七,今附於都督之下。

翼州下 隋汶山郡之翼針縣。武德元年,分置翼州。六年,自左封移州治於翼針。鹹亨三年,置都督府,移就悉州城內。上元二年。罷都督,移還舊治。天寶元年,改為臨翼郡。乾元元年,復為翼州也。舊領縣三,戶一千六百二,口三千八百九十八。天寶領縣二,戶七百一十一,口三千六百一十八。在京師西南二千九百三十里,至東都三千二百七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