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茂名 州所治。古西甌、駱越地,秦屬桂林郡,漢為合浦郡之地。隋置定川縣。武德四年,平嶺表,於縣置南宕州,改為潘州,仍改縣茂名也

南巴 隋廢縣。武德五年置

潘水 以縣水為名。武德五年分置也。

容管十州在桂管西南

容州下都督府 隋合浦郡之北流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銅州,領北流、豪石、宕昌、渭龍、南流、陵城、普寧、新安八縣。貞觀元年,改為容州,以容山為名。十一年,省新安縣。開元中,升為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普寧郡。乾元元年,復為容州都督府。仍舊置防禦、經略、招討等使,以刺史領之。刺史充經略軍使,管鎮兵一千一百人,衣糧稅本管自給。舊領縣七,戶八千八百九十。天寶後,領縣五,戶四千九百七十,口一萬七千八十七。至京師五千九百一十里,至東都五千四百八十五里。東至藤州二百五十九里,南至竇州二百里,西至禺州十五里,北至龔州二百里,西至隋建縣一百九十里,西北至黨州一百五十里,東北接義州界。

北流 州所治。漢合浦縣地,隋置北流縣。縣南三十里,有兩石相對,其間闊三十步,俗號鬼門關。漢伏波將軍馬援討林邑蠻,路由於此,立碑石龜尚在。昔時趨交趾,皆由此關。其南尤多瘴癘,去者罕得生還,諺曰:"鬼門關,十人九不還。"其土少鐵,以睟石燒為器,以烹魚鮭,北人名"五侯燋石。"一經火,久之不冷,即今之滑石也,亦名冷石

普寧 隋置

陵城 武德四年,析北流置

渭龍 武德四年,析普寧置

欣道 新置。

辯州下 隋高涼郡之石龍縣。武德五年,置羅州,移治石城。於舊所置南石州,領石龍、陵羅、龍化、羅辯、慈廉、羅肥六縣。貞觀九年,改南石州為辯州,省慈廉、羅肥二縣。天寶元年,改陵水郡。乾元元年復為辯州也。舊領縣四,戶一萬三百五十。天寶後,領縣三,戶四千八百五十八,口一萬六千二百九。至京師五千七百一十八里,至東都五千三百七十里。東至廣州一千一百四十四里,南至羅州吳川縣界五十里,南至白州博白縣二百三十里,北至禺州三百八十二里,南至潘州四十里,西南至羅州一百五十里,西北至白州三百里。

石龍 州所治。漢高涼縣地,屬合浦郡。秦象郡地。武德五年屬羅州,六年改屬辯州。

陵羅 武德五年,置羅州。六年,改為南石州也

龍化 武德五年,分置也。

白州下 隋合浦郡之合浦縣地。武德四年,置南州,領博白、朗平、周羅、龍豪、淳良、建寧六縣。六年,改為白州。貞觀十二年,省朗平、淳良二縣。天寶元年,改為南昌郡。乾元元年,復為白州。舊領縣四,戶八千二百六。天寶領縣五,戶二千五百七十四,口九千四百九十八。至京師六千一百七十五里,至東都五千九百一十九里。東至辯州二百里,南至羅州二百二十里,西至州界朗平山八十里,北至牢州一百里,西南至廣州二百里,東北至禺州二百里。

博白 州所治。漢合浦縣地,屬合浦郡。武德五年,析合浦縣置博白縣也

建寧 武德四年,析合浦縣置。貞觀十二年,省淳良併入

周羅 武德四年,析合浦置

龍豪 武德四年,析合浦置

南昌 隋縣。舊屬潘州,又來屬也。

牢州下 本巴、蜀徼外蠻夷地,漢牂柯郡地。武德二年,置義州。五年,改為智州。貞觀十二年,改為牢州,以牢石為名。天寶元年,改為定川郡。乾元元年復為牢州也。舊領縣三,戶一千六百四十一,口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六。去京師與容州道里同。東至容州一百二十五里,南至白州一百里,西至隋林州一百一十里,北至黨州一百里。

南流 武德四年,析容州北流縣置,屬容州。貞觀十一年,改智州為牢州,以牢石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定川

宕川 貞觀十一年,分南流置也。

欽州下 隋寧越郡。武德四年,平蕭銑,改為欽州總管府,管一州,領欽江、安京、南賓、遵化、內亭五縣。五年,置如和縣。其年,置玉州、南亭州,並隸欽府,以內亭、遵化二縣屬亭州。貞觀元年,罷都督府。二年,廢亭州,復以內亭、遵化並來屬。十年,省海平縣。天寶元年,改為寧越郡。乾元元年,復為欽州也。舊領縣七,戶一萬四千七十二,口一萬八千一百二十七。天寶領縣五,戶二千七百,口一萬一百四十六。至京師五千二百五十一里。東至嚴州四百里,南至大海二百五十里,西至瀼州六百三十里,至橫州三百五十里,東南至廣州七百里,西南至陸州六百里,西至容州三百五十里,東北至貴州四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