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朱鳶 漢縣名,交趾郡。今縣,吳軍平縣地。舊置武平郡。龍編 漢交趾郡守治羸〈阝婁〉。後漢周敞為交趾太守。乃移治龍編。言立城之始,有蛟龍盤編津之間,因為城名。武德四年於縣置龍州,領龍編、武寧、平樂三縣。貞觀初廢龍州,以武寧、平樂入龍編,割屬仙州。十年,廢仙州,以龍編屬交州也

平道 漢封溪縣地,南齊置昌國縣。《南越志》:交趾之地,最為膏腴。舊有君長曰雄王,其佐曰雄侯。後蜀王將兵三萬討雄王,滅之。蜀以其子為安陽王,治交趾。其國地,在今平道縣東。其城九重,周九里,士庶蕃阜。尉佗在番禺,遣兵攻之。王有神弩,一發殺越軍萬人,趙佗乃與之和,仍以其子始為質。安陽王以媚珠妻之,子始得弩毀之。越兵至,乃殺安陽王,兼其地。武德四年於縣置道州,領平道、昌國、武平三縣。六年,改為南道州,又改為仙州。貞觀十年廢仙州,以昌國入平道,屬交州

武平 吳置武平郡。隋為縣。本漢封溪縣。後漢初,赩泠縣女子征側叛,攻陷交趾,馬援率師討之,三年方平。光武乃增置望海、封溪二縣,即此也。隋曰隆平。武德四年,改為武平

太平

武峨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置武峨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武峨郡。乾元元年,復為武峨州。領縣五,戶一千八百五十,無口。無兩京道里及四至州府也。

武峨 州所治也

武緣 武勞 梁山 皆與州同置也

如馬

粵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唐置粵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龍水郡。乾元元年,復為粵州。領縣四,無戶口數,亦無兩京道里及四至州府也。

龍水 州所治也。崖山、東璽、天河 皆與州同置。

芝州下 土地與交州同。唐置芝州,失起置年月。天寶元年,改為忻城郡。乾元元年,復為芝州。領縣一。

忻城 州所治。無戶口及兩京道里、四至州府。最遠惡處。

愛州 隋九真郡。武德五年,置愛州,領九真、松源、楊山、安順四縣。又於州界分置積、順、安、永、胥、前真、山七州。改永州為都州。九年,改積州為南陵州。貞觀初,廢都州入前真州。其年,廢前真、胥二州入南陵州。又廢安州以隆安縣,廢山州以建初縣,並屬州。又廢楊山、安順二縣入九真縣。改南陵州復為真州。八年,廢建初入隆安。九年,廢松源入九真。十年,廢真州,以胥浦、軍安、日南、移風四縣屬愛州。天寶元年,改為九真郡。乾元元年,復為愛州。九真南與日南接界,西接牂柯界,北與巴蜀接,東北與鬱林州接,山險溪洞所居。舊領縣七,戶九千八十,口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九。天寶領縣六,戶一萬四千七百。至京師八千八百里,至東都八千一百里。在交州西,不詳道里遠近。其南即驩州界。

九真 漢武帝開置九真郡,治於胥浦縣。領居風、都龐、余發、鹹驩、無切、無編等七縣。今九真縣,即漢居風縣地。吳改為移風。隋改為九真,州所治。自漢至南齊為九真郡。梁置愛州,隋為九真郡

安順 隋舊 武德三年,置順州,又分置東河、建昌、邊河,並屬順州。州廢,及三縣皆併入安順,屬愛州也

崇平 隋隆安縣。武德五年,於縣置安州及山州,又分隆安立教山、建道、都握三縣,並屬安州,領四縣。又置岡山、真潤、古安、西安、建初五縣,屬山州。貞觀元年,廢安州及三縣,又廢山州及五縣,以隆安隸愛州。先天元年,改為崇安。至德二年,改為崇平

軍寧 隋軍安縣。武德五年,於縣界置永州。七年,改為都州。貞觀元年,改為前真州。十年,改屬愛州。至德二年,改為軍寧

日南 漢居風地。縣界有居風山,上有風門,常有風。其山出金牛,往往夜見,照耀十里。時斗,則海水沸溢,有霹靂,人家牛皆怖,號曰"神牛"。隋為日南縣

無編 漢舊縣,屬九真郡。又有漢西於縣,故城在今縣東所置也。

福祿州下 土俗同九真郡之地,後為生獠所據。龍朔三年,智州刺史謝法成招慰生獠昆明、北樓等七千餘落。總章二年,置福祿州以處之。天寶元年,改為福祿郡。至德二年,改為唐林郡。乾元元年,復為福祿州。領縣二,無戶口及兩京道里、四至州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