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嘉寧 州所治。漢赩泠縣地,屬交趾郡。古文朗夷之地。秦屬象郡。吳分交趾置新興郡。晉改為新昌。宋、齊因之,改為興州。隋初改為峰州。煬帝廢,併入交趾。武德復置峰州也

承化 新昌 嵩山 珠綠 嵩山 珠綠 新置。

陸州 隋寧越郡之玉山縣。武德五年,置玉山州,領安海、海平二縣。貞觀二年,廢玉山州。上元二年,復置,改為陸州,以州界山為名。天寶元年,改為玉山郡。乾元元年,復為陸州。領縣三,戶四百九十四,口二千六百七十四。至京師七千二十六里,至東都七千里。東至廉州界三百里,南至大海,北至思州七百六十二里,東南際大海,西南至當州寧海二百四十里也。

烏雷 州所治也

華清 舊玉山縣,天寶年改

寧海 舊安海縣。至德二年改為寧海縣也。

廉州下 隋合浦郡。武德五年,置越州,領合浦、安昌、高城、大廉、大都五縣。貞觀六年,置珠池。其年,改大都屬白州。八年,改越州為廉州。十年,廢姜州,以封山、東羅、蔡龍三縣來屬。十二年,廢安昌、珠池二縣入合浦,廢高城入蔡龍。天寶元年,改為合浦郡。乾元元年,復為廉州。舊領縣五,戶一千五百二十二。天寶,戶三千三十二,口一萬三千二十九。至京師六千五百四十七里,至東都五千八百三十六里。東至白州二百里,南至羅州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安南府一千里,北至欽州七百里。

合浦 漢縣,屬合浦郡。秦之象郡地。吳改為珠官。宋分置臨漳郡及越州,領郡三,治於此。時西江都護陳伯紹為刺史,始立州鎮,鑿山為城,以威俚、獠。隋改為祿州。及為合州,又改為合浦。唐置廉州。大海,在西南一百六十里,有珠母海,郡人採珠之所,雲合浦也。州界有瘴江,名合浦江也

封山 隋縣。武德五年,置姜州,領封山、東羅、蔡龍三縣。貞觀十年,廢州,以三縣入廉州

蔡龍 武德五年,分置也

大廉 武德五年置。四縣皆漢合浦縣地。

雷州下 隋合浦郡之海康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南合州,領海康、隋康、鐵杷、椹川四縣。貞觀元年,改為東合州。二年,改隋康為徐聞縣。八年,改東合州為雷州。天寶元年,改為海康郡。乾元元年,復為雷州也。舊領縣四,戶二千四百五十八。天寶領縣三,戶四千三百二十,口二萬五百七十二。至京師六千五百一十二里,至東都五千九百三十一里。東至大海二十里,西至大海一百里,東南至大海十五里,西南至大海一百里,隔海至崖州四百三十里,東北及西北與羅州接界。

海康 漢徐聞縣地,屬合浦郡。秦象郡地。梁分置南合州,隋去"南"字,煬帝廢合州,置海康縣

遂溪 舊齊鐵杷、椹川二縣,後廢,改為遂溪也

徐聞 漢縣名。隋置隋康縣。貞觀二年,改為徐聞。《漢志》曰合浦郡徐聞南入海,達珠崖郡,即此縣。

籠州 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遣龔州大同縣人龔固興招慰生蠻。置籠州。天寶元年,改為扶南郡。乾元元年,復為籠州。領縣七,戶三千六百六十七。無四至州縣、兩京道里。扶南國,在日南郡之南海西大島中,去日南郡約七千里,在林邑國西三千里,其王,貞觀中遣使朝貢,故立籠州招置之。遙取其名,非正扶南國也。

武勒 州所治

武禮 羅龍 扶南 龍賴 武觀 武江 皆與州同置。

環州下 貞觀十二年,清平公李弘節開拓生蠻,置環州,以環國為名。天寶元年,改為正平郡。乾元元年,復為環州。領縣八,無戶口及兩京道里、並四至州府。

正平 州所治

福零 龍源 饒勉 思恩 武石 歌良 蒙都 與州同置。

德化州 永泰二年四月,於安南府西界、牂柯南界置。領縣二。

德化、歸義 與州同置。

郎茫州 永泰二年四月,於安南府西界置,領縣二。

龍然 福守 與州同置。

崖州下 隋珠崖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崖州,領舍城、平昌、澄邁、顏羅、臨機五縣。貞觀元年置都督府,督崖、儋、振三州。其年,改顏羅為顏城,平昌為文昌。三年,割儋州屬廣府。五年,又置瓊州。十三年,廢瓊州,以臨機、容瓊、萬安三縣來屬。天寶元年改為珠崖郡。乾元元年復為崖州,在廣府東南。舊領縣七,戶六千六百四十六。天寶,戶十一鄉。至京師七千四百六十里,至東都六千三百里,廣府東南二千餘里。雷州徐聞縣南舟行,渡大海,四百三十里達崖州。漢武帝元封元年,遣使自徐聞南入海,得大洲,東西南北方一千里,略以為珠崖、儋耳二郡。民以布如單被,穿中從頭穿之。民種禾稻、紵麻,女子蠶織。無馬與虎,有牛、羊、豕、雞、犬。兵則矛、盾、木弓、竹矢、骨鏃。郡縣吏卒,多侵凌之,故率數歲一反。昭帝省儋耳,並珠崖。元帝用賈捐之之言,乃棄之。唐武德初,復析珠崖郡置崖、儋、瓊、振、萬安五州,於崖州同置都督府領之。後廢都督,隸廣州經略使。後又改隸安南都護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