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四十一 志第二十一



高要 州所治。漢縣,屬蒼梧郡。宋、齊屬南海郡。陳置高要郡,隋置端州。縣北五里有石室山。縣西有鵠奔亭,即漢交州刺史行部到鵠亭,夜,女子鬼訴冤之亭

平興 漢高要縣地,隋分置。武德七年,分置清泰縣。貞觀十三年,省清泰併入。

新州 隋信安郡之新興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新州。天寶元年,改為新興郡。乾元元年,復為新州。舊領縣四,戶七千三百八十八,口三萬五千二十五。天寶領縣三,戶九千五百。東至廣州義寧縣四十一里,北至端州一百四十里,西北至康州二百七十里,西南至勤州一百七十里。至京師五千五十二里,至東都五千里。

新興 漢臨允縣,屬合浦郡。晉置新寧郡,梁置新州

索盧 武德四年,析新興縣置

永順 新置。

康州 隋信安郡之端溪縣。武德四年,置康州都督府,督端、康、封、新、宋、瀧等州。九年,廢都督府及康州。貞觀元年,又置南康州。十一年廢,十二年又置康州。天寶元年,改為晉康郡。乾元元年,復為康州。舊領縣四,戶四千一百二十四,口一萬三千五百四。天寶,戶一萬五百一十,口一萬七千二百一十九。東北至廣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梧州二百八十四里,東至端州一百六十里,南至瀧州二百三十里,西至封州一百三十里,南至新州二百七十里。至京師五千七百五十里,至東都五千一百五十里。

端溪 漢縣,屬蒼梧郡。晉於縣分置晉康郡。隋廢郡,併入信安郡。武德復置康州。縣界有端山,山下有溪也

晉康 隋安遂縣。至德二年,改為晉康縣

悅城 隋樂城縣。武德五年,屬端州。又割屬康州,改為悅城

都城 漢端溪縣。東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溫嫗養龍之溪也。

封州下 隋蒼梧郡之封川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封州。天寶元年,改為臨封郡。乾元元年,復為封州。舊領縣四,戶二千五百五十五,口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七。天寶領縣二,戶三千九百,口一萬一千八百二十七。東北至廣州九十五里,西北至梧州五十五里,東至康州一百三十里,北至賀州三百六十六里。至京師水陸四千五百一十里也。

封川 州所治。漢廣信縣地,屬蒼梧郡。在封水之陽。梁置梁信郡。隋平陳,改為成州。,又改為封州。隋末,州廢為封川縣,屬蒼梧郡。武德初,置封州。隋移州於封川口,即今縣治也

開建 漢封陽縣地,屬蒼梧郡,隋舊也。

瀧州 隋永熙郡之瀧水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瀧州。天寶元年,改為開陽郡。乾元元年,復為瀧州。舊領縣四,戶三千六百二十七,口九千四百三十九。天寶領縣五。

瀧水 州所治。漢端溪縣地,屬蒼梧郡。晉分端溪立龍鄉,即今州治。梁分廣熙郡置建州,又分建州之雙頭洞立雙州。隋改龍鄉為平原縣,又改為瀧水

開陽 隋廢縣。武德四年,分瀧水置

永寧 武德四年,於安遂縣置藥州,領安遂、永寧、安南、永業四縣。貞觀中,廢藥州,以永寧屬瀧州。本隋永熙縣,武德五年,改為永寧縣

鎮南 隋安南縣。至德二年九月,改為鎮南

建水 新置。

恩州 隋高涼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高州都督府,管高、春、羅、辯、雷、崖、儋、新八州。七年,割崖、儋、雷、新屬廣州。貞觀二十三年,廢高州都督府,置恩州。天寶元年,改為恩平郡。乾元元年,復為恩州,內有清海軍,管戍兵三千人也。領縣三,戶九千,無口數。至京師東南六千五百里。西北六十里接廣州界。

恩平 州所治。漢合浦郡也,隋置海安縣。武德五年,改為齊安。至德二年九月,改為恩平也

杜陵 隋杜原縣。武德五年,改為杜陵也

陽江 隋舊置也。

春州 隋高涼郡之陽春縣。武德四年,平蕭銑,置春州。天寶元年,改為南陵郡。乾元元年,復為春州。舊領一,戶五千七百一十四,口二萬一千六十一。天寶領縣二,戶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至京師東南六千四百四十八里。東至廣州六百四十二里,南至恩州九十三里,西至高州三百三十里,東北至新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瀧州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