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二

 

孝本二

《尚書大傳》 孔子對子張曰:"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二十而通織瑽績紡之事,黼黻文章之美;不若是,則上無以孝於舅姑,下無以事夫養子也。舜,父頑母嚚,不見室家之端,故謂之鰥。"

《尚書大傳》 《書》曰:"高宗梁闇,三年不言。何為梁闇也?"傳曰:"高宗居凶廬,三年不言,此之謂梁闇。"子張曰:"何為也?"孔子曰:"古者君薨,世子聽於冢宰三年,不敢服先王之服,履先王之位而聽焉。以民臣之義,則不可一日無君矣;不可一日無君,猶不可一日無天也。以孝子之隱乎,則孝子三年弗居矣。故曰:'義者,彼也;隱者,此也。'遠彼而近此,則孝子之道備矣。"

《韓詩外傳》八 曾子有過,曾皙引杖擊之。仆地,有間乃蘇,起曰:"先生得無病乎?"魯人賢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門人:"參!來。汝不聞昔者舜為人子乎?小棰則待笞,大杖則逃。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

《說苑·建本》 曾子芸瓜而誤斬其根,曾皙怒,援大杖擊之。曾子仆地,有頃蘇,蹶然而起,進曰:"曩者參得罪於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聽其歌聲,令知其平也。孔子聞之,告門人曰:"參!來。勿內也。"曾子自以無罪,使人謝孔子。孔子曰:"汝聞瞽瞍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大棰則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殺天子之民,罪奚如?"

《韓詩外傳》九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辟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游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說苑·敬慎》 孔子行游中路,聞哭者聲,其音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異人音。"少進,見之,丘吾子也。擁鐮帶索而哭。孔子辟車而下問曰:"夫子非有喪也,何哭之悲也?"丘吾子對曰:"吾有三失。"孔子曰:"願聞三失。"丘吾子對曰:"吾少好學問,周遍天下,還後吾親亡,一失也;事君奢驕,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後絕,三失也。樹欲靜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往而不來者,年也;不可得再見者,親也。請從此辭。"則自刎而死。孔子曰:"弟子記之,此足以為戒也。"於是弟子歸養親者十三人。

《韓詩外傳》十 太王亶父有子,曰太伯、仲雍、季歷。歷有子,曰昌。太伯知太王賢昌,而欲季為後也。太伯去之吳。太王將死,謂曰:"我死,汝往讓兩兄,彼即不來,汝有義而安。"太王薨,季之吳告伯仲,伯仲從季而歸。群臣欲伯之立季,季又讓。伯謂仲曰:"今群臣欲我立季,季又讓,何以處之?"仲曰:"刑有所謂矣,要於扶微者,可以立季。"季遂立,而養文王,文王果受命而王。孔子曰:"太伯獨見,王季獨知;伯見父志,季知父心。故太王、太伯、王季,可謂見始知終,而能承志矣。"

《大戴禮·曾子立孝》 子曰:"可人也,吾任其過;不可人也,吾辭其罪。"《詩》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辭也。"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言不自舍也。不恥其親,君子之孝也。

《大戴禮·曾子大孝》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問曰:"夫子傷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吾聞之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人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