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二



《說苑·辨物》 子貢問孔子:"死人有知無知也?"孔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無知,恐不孝子孫棄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將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

《說苑·反質》 魯有儉者,瓦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之土鉶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大牢之饋。弟子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聞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吾非以饌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親也。"

《搜神記》 曾子從仲尼在楚而心動,辭歸問母。母曰:"思爾齧指。"孔子聞之曰:"曾參之孝,精感萬里。"

《御覽》四百十三引《師覺授孝子傳》 老萊子者,楚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班斕之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稱老,為其傷老也。若老萊子,可謂不失孺子之心矣!"

《御覽》四百八十二引《師覺授孝子傳》 仲子崔者,仲由之子也。初,子路仕衛,赴蒯聵之亂,衛人狐黶時守門,殺子路。子崔既長,告孔子,欲報父仇。夫子曰:"行矣!"子崔即行。黶知之,曰:"夫君子不掩人之不備,須後日,於城西決戰。"其日,黶持蒲弓木戟而與子崔戰而死。

《亢倉子·訓道》 閔子騫問仲尼:"道之與孝相去奚若?"仲尼曰:"道者,自然之妙用;孝者,人道之至德。夫其包運天地,發育萬物,曲成萬類,布丕性壽。其功至實,而不為物府,不為事官,無為功屍。捫求視聽,莫得而有,字之曰道;用之於人,字之曰孝。孝者,善事父母之名也。夫善事父母,敬順為本,意以承之,順承顏色,無所不至,發一言,舉一意,不敢忘父母;營一手,措一足,不敢忘父母。事君不敢不忠,朋友不敢不信,臨下不敢不敬,向善不敢不勤,雖居獨室之中,亦不敢懈其誠。此之謂全孝。故至誠之至,通乎神明,光於四海,有感必應。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昔者虞舜,其大孝矣!庶母惑父,屢憎害之,舜心益恭,懼而無怨,謀使浚井,下土實之。於時天休震動,神明駿赫,導穴而出,奉養滋謹。由是元德茂盛,為天下君。善事父母之所致也。文王之為太子也,其大孝矣!朝夕必至乎寢門之外,問寺人曰:'茲日安否如何?'曰:'安。'太子溫然喜色。小不安節,太子色憂滿容。朝夕食上,太子必視寒暖之節;食下,必知膳羞所進。然後退。寺人言疾,太子肅冠而齋,膳宰之饌,必敬視之;湯液之貢,必親嘗之。嘗饌善,則太子亦能食;嘗饌寡,太子亦不能飽。以至於復初,然後亦復初。君後有過,怡聲以諷;君後所愛,雖小物必嚴龔。是故孝成於身,道洽天下。《雅》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言文王靜作進退,天必贊之,故紂不能害。夢啟之壽,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善事父母之所致也。"閔子騫曰:"善。事父母之道,既幸聞矣。敢問教子之義?"仲尼曰:"凡三王教子,必視禮樂。樂所以修內,禮所以修外,禮樂交修,則德容發輝於貌,故能溫恭而文明。夫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況利其身以善其君乎?是故擇建忠良貞正之士為之師傅,欲其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夫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此三王教子之義也。"閔子騫退而事之於家,三年無間於父母昆弟之言。交遊稱其信,鄉黨稱其仁,宗族稱其弟。德行之聲,溢於天下。此善事父母之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