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七



《說苑·復恩》 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蹷,前足鼠,後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齧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蹶以走。蹶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蹷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蟲,猶知比假而相有報也,況於士君子之欲興名利於天下者乎?"

《說苑·尊賢》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湯武;並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

《說苑·尊賢》 孔子閒居,喟然而嘆曰:"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願聞其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在周公旦,制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說苑·正諫》 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孔子曰:"吾從其諷諫矣乎!"夫不諫則危君,固諫則危身,與其危君,寧危身,危身而終不用,則諫亦無功矣。智者度君權時,調其緩急,而處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國而國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白虎通·諫諍》 孔子曰:"諫有五,吾從諷之諫。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去而不訕,諫而不露。"

《說苑·正諫》 楚昭王欲之荊台游,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游者,盡以亡其國。願大王勿往游焉。"王曰:"荊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為絕我游乎?"怒而擊之。於是令尹子西駕安車四馬,徑於殿下,曰:"今日荊台之游,不可不觀也。"王登車而拊其背曰:"荊台之游,與子共樂之矣。"步馬十里,引轡而止,曰:"臣不敢下車,願得有道,大王肯聽之乎?"王曰:"第言之。"令尹子西曰:"臣聞之,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祿不足以賞也;為人臣而諛其君者,刑罰不足以誅也。若司馬子綦者,忠臣也;若臣者,諛臣也。願大王殺臣之軀,罰臣之家,而祿司馬子綦。"王曰:"若我能止聽,公子獨能禁我游耳。後世游之,無有極時,奈何?"令尹子西曰:"欲禁後世易耳,願大王山陵崩阤,為陵於荊台,未嘗有持鐘鼓管弦之樂而游於父之墓上者也。"於是王還車,卒不游荊台,令罷先置。孔子從魯聞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諫之於十里之前,而權之於百世之後者也。"

《說苑·雜言》 齊高廷問於孔子曰:"廷不曠山,不直地,衣蓑,提執,精氣以問事君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乾之,敬以輔之,待人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爾噁心,而忠與之,敏其行,修其禮,千里之外,親如兄弟。若行不敏,禮不合,對門不通矣。"

《抱朴子·外篇·逸民》 昔顏回死,魯定公將躬吊焉,使人訪仲尼。仲尼曰:"凡在邦內,皆臣也。"定公乃升,自東階,行君禮焉。

《長短經·臣術》 子貢曰:"陳靈公君臣宣淫於朝,泄冶諫而殺之,是與比干同也,可謂仁乎?"子曰:"比干於紂,親則叔父,官則少師,忠款之心,在於存宗廟而已。故以必死爭之,冀身死之後,而紂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為下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淫昏,死而無益,可謂懷矣。《詩》云:'民之多僻,無自立辟。'其泄冶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