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三章


年,礦稅②起而天下城鄉騷然,虜事③急而舉國賦斂驟增,識者已知明祥之不永矣。
愛及啟、禎,每下愈況。天災人禍,互動為虐。國家元氣,祈喪殆盡。徐鴻儒④發
難魯西,事雖未成而朝廷為之震動。其餘波所及,影響殊深。不久秦、晉之民,接
踵起義,此仆彼興,風起雲湧。南逾江淮,北連畿輔,處處如火之燎原,而朝廷無
一片寧土矣。蓋小民生計日迫,不得不然也。然十餘年間,大小擁眾豪傑,無慮數
百,其真能躬行天討,解民倒懸,恢宏堯、舜之德,發揚湯、武之跡,實惟將軍一
人耳。

①正、嘉——明武字年號正德,世宗年號嘉靖。
②礦稅——明神宗大肆搜刮聚斂,從萬曆二十四年起,歷年向全國派出很多礦
使,借開礦為名,向百姓敲詐勒索。又派出許多稅監,向各行各業徵稅,名目繁多,
激起許多地方城市民變。
③虜事——明朝人所說的對滿洲軍事。
④徐鴻儒——巨野人,於天啟二年以白蓮教起義,不久失敗。

將軍奉天倡義,轉戰數省;今來中州,與昔不同。
蓋朝廷足累卵之危,百姓極來蘇之情,值官軍之疲弊,乘腹地之空虛,此正開
拓鴻業於千載一時之機也。望將軍廣收人心,悉力經營,建為根本,以圖天下。夫
中州西有宛、洛之重鎮,地居衝要,山河險因,而東則沃野千里,兵與食鹹足資焉。
誠能以宛、洛為後距,據形勝而馳騁中原,奪汁梁而囊括徐、湯,下襄陽而虎踞上
游,則立國之基可定,而天下莫能與爭鋒矣。追中原根基稍固,農桑漸有恢復,兵
自備足,然後命偏師東出臨清,截漕運而明廷之咽喉絕,收山東而北京之左肱割;
西入潼關,據關中而中原無西顧之憂,入山酉而燕都之右臂折。然後將軍親率大軍,
渡河北伐,則孤懸坐困之京師可不煩巨戰而得。京師一克,畿輔底定,飲馬長江而
江南震慄,金陵可降,吳、越可下;陳兵荊、襄而楚、蜀可收,雲、貴與嶺表可次
第歸服。蓋席捲之勢成也。
祖宗開疆拓土,規模遠矣。洪、永①之間,奴兒於都司領衛三百八十四,所二
十四,而建州衛在其內。一俟江南粗定,可命一上將率師北征,先復遼、沈,再復
豆滿江與海西等衛之地;聲威所及,奴兒乾之舊境仍歸版圖。此一統之偉業,非將
軍孰能成之!

①洪、永——洪武和永樂兩朝。

信碌碌書生,謬蒙青睞;竭忠盡慮,莫答萬一。叩謁非遙,先肅蕪箋,借申感
激之憂,並陳芻完之議。擱筆惶驚,恐有未當,幸將軍垂察焉。
雖然李信寫這封書信幾乎是手不停筆,一氣呵成,但是信中的意見都是近幾天
在馬上思考成熟的,可說是已經有了腹稿。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李自成不曾採用,
使後人讀到這封書信時總要為之不勝惋惜。
午飯後,李作同雙喜動身了。李信兄弟獻給闖王幾樣禮物,其中有去年買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