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不然。今日闖王帳下的親信大將,已經認識了兩個。高一功是闖王內弟,待
人誠懇,平易近人,根本不像是草莽英雄。劉捷軒在軍中地位甚高,鐵匠出身,粗
獷豪邁,不失草莽英雄本色,但性情異常爽直,肝膽照人。聽說他在戰場上勇猛無
比,日常處事十分正直,這樣人最易相處。”
“既然如此,哥為何心中不寧?”
“唉,這心情確實複雜。今日來到闖王軍中,對闖王全軍情況,未窺全豹,僅
見一斑。我好像身臨滄海,而自己渺如一粟。平日朋友間對我謬加稱許,說什麼有
文武全才,其實咱們平日所講的武,不過是書生們紙上談兵,毫無實際閱歷。可是
闖王知兄虛名,推誠相待,獻策等又過為吹噓。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今日一看闖王騎兵操練極其認真,全從實戰著眼。童子軍培養少年將才,目光遠大,
實為千古創舉。又聽說匠作營所屬各種作坊,除火器坊尚未建立外,都很齊全。凡
我們所曾想到的,闖王這裡全已有了;我們沒有想到的,闖王這裡也已有了,或已
想到了。闖王起義至今,十載以上,馳驅數省,身經百戰,在治軍與作戰上閱歷甚
深,見聞極廣,而又虛懷若谷,博採眾議,故進入豫西以來雖然諸事草創,可是已
具備了宏偉規模。你我畢竟是書生出身,束髮受書,惟知學做八股,醉心舉業,閉
塞心智,如瞽如聾。近幾年雖然拋棄舉業,稍稍涉獵經世之學,旁及兵法戰陣諸書,
然十年來足跡不出杞縣、開封,交遊多是同窗、社友,言談不離乎紙面文章。今日
到闖王軍中,一日見聞,遠勝讀書十年。我平日自視甚高,今日爽然若失,恨無真
才實學,以報闖王知遇之恩。”
“哥說得很是,弟也略有同感。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只
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處。獻策今日做闖王軍師,言聽計從,難道他在
軍事上不也是毫無實際閱歷?”
“獻策的情況不同。他來投闖王,獻出‘十八子當主神器’的讖記,證明闖王
是奉天承運,必得天下。闖王在連年受挫之後,得此讖記,其對全軍上下的鼓舞,
可想而知。何況,有此讖記,不僅使全軍上下更忠心擁戴闖王,即對其他群雄來說,
亦可以借天命為之號召。獻策立此大功,當然應受闖王殊遇。另外,你我與獻策相
識數載,知道他確有非我們所及之處。我說的不是他那一套風角、六壬、奇門適甲
之類。這一套,我們不信,連他自己也未必真信。我常說,獻策是隱於星相卜筮的
奇人,奔走於公侯之門而不為屈,家無隔宿之糧而能濟朋友之急,身不滿五尺而心
雄萬夫,未曾力學而博通三教九流;剖析時事,了如指掌;天下山川形勢,羅列胸
中。他雖未親歷行伍,但多年留心武事,於兵法陣圖涉獵甚多,且能揣摩鑽研,深
有會心。我去年在開封住時,常同他作竟夜之談,十七史重大戰爭他談起來如數家
珍,不惟能詳述戰事經過,而且能指出雙方勝敗變化之前因後果,剖析入微,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