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不同,所以今日啟東提出來要議定新的名號,以便號召天下,那確實是一件急務。
至於林泉所言在河南建立根本,以圖天下,這也是一件大事,關係今後用兵方略,
不可不早作決策。”
李自成注意聽著,但未做聲。他總覺得兩三年內還有一些惡戰要打,而河南是
所謂“四戰之地”,明朝決不會讓他有時間在幾個府中安安穩穩地招集流亡,散發
耕牛種子,使百姓休養生息。十二年的流動作戰,東西馳騁,倏忽千里,破城不守,
取糧於敵,在李自成已經形成了一套戰鬥的經驗和習慣。如今雖然形勢起了變化,
但是這變化來得太快,使他的思想還不能完全適應。他考慮未來的作戰時候多,有
時也很有興趣考慮建立新朝以後的重大因革,卻不肯多考慮如何在大局未定的時候
搶著在中原先占據兩三府的地方,設官授職,招集流亡,恢復生產,作為根本。
牛金星也同意李岩的建議。他是河南府人,對洛陽有鄉土感情,也特別重視洛
陽的有利地勢。看見闖王仍在思慮,不肯決斷,他故意向李岩問:
“林泉,你看,欲經營河南為根本,當從何處著手?”
李岩回答說:“小弟前日書中,曾言,‘以宛、洛為後距’,即是以經營洛陽、
南陽為先,這是根本中的根本。”
闖王笑著問:“‘後距’兩個字怎么講法?你那封書子寫得實在好,只是這兩
個字我不大明白,因為忙,也沒有來得及向他們二位問問。”
金星代李岩回答說:“後距就是公雞爪子後邊的那個腳趾。有這個後邊的腳趾,
它斗架時候,不管站立、跳躍,都特別得力。”
闖王笑著點頭:“啊,原來是這樣講法!這字眼兒用的很好,很恰當。林泉,
請你詳細講一講你的高見。”
李岩趕快解釋說:“洛陽號稱後天下之中,西有函谷之險,東有虎牢之固。函
谷關就在靈寶西邊,以一旅守函谷就可以使陝西官軍不能出潼關向東。況且崤函兩
山對峙,地勢險要,處處可以設伏。春秋時孟明視率領秦師伐晉,就在靈寶境內中
了埋伏,全軍覆沒。虎牢關在汜水縣境,自古為防守洛陽的東邊門戶,斷崖百丈,
中間一路可通,易守難攻。洛陽城北十里是邙山,好像是洛陽的外郭。邙山之外是
黃河,只要守住孟津,就隔斷了敵軍北來之路。所以唐肅宗乾元二年,九節度之師
潰於相州,郭子儀斷河陽橋以保東都。河陽就是今之孟津,相州就是臨漳。洛陽南
面有龍門,古稱伊闕,也很險要。其實自洛陽往南,處處可守。熊耳山、伏牛山,
綿亘數百里,成了洛陽的天然屏障,而汝州是通往東南方面的重要門戶。倘若在攻
克洛陽之後,分兵南丁汝州、葉縣,奪取南陽及其附屬州縣,就可以使宛、洛連成
一片,互為犄角。駐一軍於南陽,分偏師守鄧州,則明朝在湖廣的官軍不能從襄陽、
鄖陽進人中原,在陝西的官軍也不能自商州、武關東來。宛、絡鞏固,就可以由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