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六章


“還有,聽老年人說,那三畝地的錢糧特別重,幾十年都是實繳三畝八分地的
錢糧,不知從啥時候起就將別人的八分地錢糧飛灑①到這三畝地上。萬曆末年,新
增了遼餉,再加上北京城修建宮殿,洛陽修建王宮,黃河上有河工,還有各種名目
的苛捐雜派都加到地丁上,隨糧徵收。人們說這辦法叫做‘一條鞭’②,可苦了那
些薄有田產的小戶人家和產去糧存的窮人!我們紅帥的爺爺去找買主,指問說文約
上明明寫著‘糧隨地轉’,為什麼不將錢糧過戶?德慶堂的主人說已經對衙門裡管
錢糧的師爺們講過了,錢糧沒有過戶與他無乾。爺爺往城裡空跑了幾趟,反被師爺
們罵了一頓,說他是個刁民,通欠錢糧,應該下獄治罪。爺爺氣得要命,不敢在衙
門講理,卻回來找買主講理,說道:‘天呀,你們還講良心么?我同你們無仇無冤,
種你家幾十畝地,作牛作馬,到頭來將三畝祖業地賣給你家。你們得了地,還要我
替你們出錢糧,殺我全家!天呀,你們還有一點兒人心么?’這一句話激怒了東家,
對著大吵起來。爺爺想著,同地主雖是東佃關係,但按宗族說,沒出五服,論輩分
說地主還是任輩,所以就不肯讓步,罵他們盤剝窮人,喪盡天良。沒有料到這德慶
堂的少東家只知有錢有勢就可以欺壓窮人,並不講五服之親、叔侄之情,破口就罵,
動手就打,一腳將爺爺踢倒在地,又唆使一群悍奴惡僕將爺爺按在地上飽打一頓。
後來村中鄰舍和窮族人不平,跑來勸架,將爺爺攙回家中。爺爺受了重傷,又生氣
不過,回家後臥床不起。一家人吃這頓沒那頓,哪有錢給爺爺抓藥?爺爺的病拖了
兩個多月,又背了新債,想著這苦日子實在沒有奔頭,一天晚上對奶奶說:‘我要
先你們走一步啦!’一家人放聲大哭,勸他安心養傷治病。半夜裡,他趁著一家人
睡在夢中,爬出院子,投到坑裡自盡了。”

①飛灑——明代關於田賦問題的流行術語,或叫一飛寄”,指大戶勾結胥吏,
將自己應交納的錢糧分散在平民小戶的錢糧上邊。
②一條鞭——明代田賦術語。將田賦、丁賦、各種名目繁多的雜派,統一隨田
賦(糧)徵收,以求手續簡化,名叫一條鞭。這辦法開始於嘉靖朝,到萬曆九年
(1581年)通行全國,為中國田賦制度的一大變化。

屋裡,鴉雀無聲。高夫人身邊的姑娘們深深地被紅霞訴說的事所打動,有的人
浮動淚花,有的人咬緊嘴唇,有的人想起來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兩代所受的財主欺壓,
心中憤恨不平。過了片刻,高夫人嘆口氣,慢慢地說:
“我的伯父就是被人家逼債上吊死的。財主們的治家經是‘不殺窮人不富’,
講什麼沒出五服!這田賦上的弊病我也知道一些。我常見富人有產無糧,窮人產去
糧存,極其不公。一到春秋完糧,逼得窮人沒法可想,賣兒賣女,逃離家鄉。爺爺
死時,你家紅帥幾歲了?”
“聽老年人說,這是萬曆末年的事。爺爺死後三個月,才有我們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