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一章


綱中‘君為臣綱’不易之理,亦為百代必至之勢。然而君威日隆,君臣間壅塞必生。
魏徵在唐太宗前敢犯顏直諫,面折廷爭,遂有貞觀之治。這種君臣毫無壅塞之情,
近世少有。陛下雖有圖治之心,然無納諫之量,往往對臣下太嚴,十七年來大臣中
因言論忤旨,遭受廷杖、貶斥、賜死之禍者屢屢。臣工上朝,一見皇上動問,戰慄
失色。如此安能不上下壅塞?陛下以英明之主,自處於孤立之境,致有今日天崩地
訴之禍!陛下啊……”
崇禎從來沒聽到皇親中有人敢對他如此說話,很不順耳,但此時即將亡國,身
死,族滅,他沒有動怒,等待他的表兄哭了幾聲之後將話說完。
劉文炳以袍袖拭淚,接著說:“李邦華與李明睿都是江西同鄉,他們原來都主
張皇上遷往南京,以避賊鋒,再謀恢復。當李自成尚在山西時,南遷實為明智之策。
然因皇上諱言南遷,李邦華遂改為送太子去南京而皇上坐鎮北京。此是亡國下策。
李明睿在朝中資望甚淺,獨主張皇上南遷,所以重臣們不敢回響。皇上一經言官反
對,便不許再有南遷之議,遂使一盤活棋變成了死棋,遺恨千秋。李自成才過大同,
離居庸關尚遠,天津巡撫具密疏請皇上速幸天津,乘海船南下,並說他將身率一千
精兵到通州迎駕。當時如採納津撫馮元彪之議,國家必不會亡,皇上必不會身殉社
稷。朝廷上下壅塞之禍,從來沒人敢說,遂有今日!臣此刻所言,已經恨晚,無救
於大局。古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請皇上恕臣哀鳴之罪!”
崇禎在此時已經完全頭腦清醒,長嘆一聲,流著眼淚說道:“自古天子蒙塵,
離開京城,艱難復國,並不少見,唐代即有兩次。今日朕雖欲蒙塵而不可得了!天
之待朕,何以如此之酷?……”說著,他忍不住放聲痛哭。
兩位年輕皇親也伏地痛哭,聲聞殿外。
幾個在乾清宮中較有頭面的太監和乾清宮的宮女頭兒魏清慧,因為國亡在即,
不再遵守不許竊聽之制,此刻屏息地散立在窗外竊聽,暗暗流淚。
從西城和北城上陸續地傳來炮聲,但是炮聲無力,沒有驚起來宮中的宿鴉。這
炮是守城的人們為著欺騙宮中,從城上向城外打的空炮,以表示他們認真對敵。
哭過一陣,崇禎嘆息一聲,向他們問道:“倘若不是諸臣空談誤國,朕在半月
前攜宮眷前往南京,可以平安離京么?”
劉文炳說;“倘若皇上在半月前離京,臣敢言萬無一失。”
鞏永固也說道:“縱然皇上在五天前離京,賊兵尚在居庸關外,也會平安無事。”

崇禎問:“五大前還來得及?”
劉文炳說:“天津衛距京師只有二百餘里,只要到天津,就不愁到南京了。”

崇禎又一次思想糊塗了,用責備的日氣問道:“當時朝廷上對南遷事議論不決,
你們何以不言?”
劉文炳冷靜地回答說:“臣已說過,祖宗家法甚嚴,不許外戚干預朝政。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