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章


將士,人數眾多,也有人不願投降,誓為明朝帝後復仇,不惜一戰。遇到這種情況,
吳三桂十分猶豫,希望陛下諒其苦衷,寬限數日,使他能與關寧將領從容商議。”

李自成一聽,明白吳三桂想用緩兵之計,等候“東虜”大軍南下,在心中暗說:

“二虎的探報果然確實!”
他沒有馬上再問,而是想到了對山海關用兵的大事。就在他沉默無言的片刻之
間,從皇極門前隱約傳來了音樂聲和鴻臚寺官的贊禮聲,這更增加了他對吳三桂的
惱恨。想了一想,他接著問道:
“吳三桂可知道孤將於四月初六日舉行登極大典?”
唐通趕緊回答:“臣一到山海關即將皇上登極大典的日子告訴了他,希望他能
親率一部分文武官員來京,參預盛典。”
“他不肯前來?”
“是的,陛下。”
“也不肯派遣官員送來賀表?”
“是的。請陛下息怒。”
李自成又問道:“聽說吳三桂加緊備戰,督催軍民日夜不停,將西羅城繼續修
築,尚未完工,是不是決意對孤的義師負隅頑抗?”
張若麒與唐通被逼問得背上出汗,只好回答說是。此刻使他們唯一放心的是,
他們同吳三桂談的一些不利於李自成的私話,連吳三桂的左右將領都不知道,李自
成縱然英明出眾,也決無猜到之理。
李自成繼續問道:“兩位愛卿在山海衛,可聽說滿韃子的動靜么?”
張若麒答道:“臣在吳三桂軍中,風聞瀋陽多爾表正在調集滿蒙八旗人馬,將
有南犯舉動。但東虜何時南犯,毫無所知。”
“吳三桂會不會投降滿洲?”
唐通說:“臣與吳三桂都是前朝防備滿洲大將,蒙受先帝特恩,同時封伯。只
是臣知天命已改,大順應運龍興,故於千鈞一髮之際,決計棄暗投明,出居庸關迎
接義師,拜伏陛下馬前。吳三桂世居遼東,對內地情況不明,所以至今對歸誠陛下
一事尚在舉棋不定,這也情有可原。但說他投降滿洲,實無此意。半年以前,因關
外各地盡失,寧遠孤懸海邊,北京城中曾有謠言,說他投降滿洲。他為著免去朝中
疑心,請求將父母和一家人遷居北京。如今他父母和一家三十餘口都在陛下手中,
成為人質,怎能會投降滿洲?以臣看來,他目前只是因為世為明臣,深受明朝國恩,
不忘故主,加上將士們議論未決,所以他尚在猶豫。請陛下稍緩數日,俟他與關寧
文武要員商議定了,縱然不能親自來京,也必會差一二可靠官員恭捧降表前來。”

“他自己不能來么?”
“東虜久欲奪取山海關,打通進入中原大道。如今滿洲人已經占據寧遠及周圍
城堡,與山海關十分逼近。吳三桂聞知滿洲人調集兵馬,又將入犯。他是關寧總兵,
身負防邊重任,自不敢輕離防地。”
“你們帶去他父親吳襄的家書,勸他投降大順,情辭懇切。他沒有給他父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