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二章


重用。路過平陽,破了太原,又來了一批文臣。如今滿朝濟濟,都是孤的輔弼之臣。
只要是人才,孤就錄用,予以高官厚祿,俾其各盡其才,贊襄大業,不能說‘賢人
在下位而無輔’啊!你們都是賢人,並沒有身居下僚!”
“陛下聖明,延攬人才,才有我大順朝於短期中六部鹹備,濟濟多士。然而應
該有眾多的地方大變,府州縣官,為陛下安定封疆,治理國土,恢復農桑,嚴懲奸
宄,使百姓得享復甦之樂,四民鹹有葵傾之心。必須如此,三年之後,方能足食足
兵,國家根基稍固,立於不敗之地。目前情況,尚非如此。陛下大概也知,我朝處
處尚在戎馬倥傯之中,賢人避居山林,豪強伺機為亂,而派往河南、山東各地的州
縣官多系市井無賴之徒,仰賴陛下聲威,徒手赴任,只知要糧要錢,要騾馬,甚至
要女人。百姓常聞‘隨闖王不納糧’之言,始而延頸以待,繼而大失所望。所以
《繫辭》上說‘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與目前賢人避世,不肯為陛下效力的情況,
大致相合。也因此‘動而有悔也’。臣愚,直陳所見,懇乞恕罪!”
李自成雖然明白李岩說的多是實情,無奈自從他到了西安以來,天天聽慣了歌
功頌德的話,聽不見談論大順朝政事缺點的話,倘若偶聞直言,總不順耳。他沉默
片刻,看看李岩,又看看宋獻策,同時又想著今日午後的御前會議,劉宗敏、李過、
李友等等心腹大將都主張對吳三桂用兵,他自己已經同意,並且向朝臣們宣布暫緩
舉行登極大典,而劉宗敏也已經召集重要將領,下達東征命令……他想到這些,對
李岩說道:
“東征之計已定,拖延時日,決非上策。如坐等吳三桂準備就緒,為崇禎復仇,
以恢復明朝為號召,傳檄各地起兵,滿洲人也興師南犯,對我更加不利。況且我軍
到了北京後,士氣已不如前,這是你們都清楚的。所以就各種形勢看,遲戰不如速
戰,坐等不如東征。你們不要再諫阻東征大計,徒亂孤心!”
宋獻策一反平日的謹慎態度,慷慨說道:“臣碌碌江湖布衣,蒙恩側身於帷幄
之中,言聽計從,待如腹心,故臣願以赤忠報陛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臣縱觀
全局,衡之形勢,證之卦理,竊意認為,陛下東征則於陛下頗為不利,吳三桂如敢
南犯,則於吳三桂不利。東虜必然趁機南犯,只是不知其何時南犯,從何處南犯耳。
為今之計,與其征吳,不如備虜。吳三桂雖有數萬之眾,但關外土地全失,明之朝
廷已亡,勢如無根之木,從長遠看,不足為患,且可以奇計破之。東虜則不然,自
努爾哈赤背叛明朝,經營遼東,逐步統一滿洲,北至白山黑水,以及所謂使鹿使狗
之地,勢力漸強,至今已歷三世。皇太極繼位以後,繼承努爾哈赤遺志,更加悉力
經營,改偽國號為大清,不僅占領遼東全境,且統一蒙古,征服朝鮮,利用所掠漢
人種植五穀,振興百工,製作大炮。此一強敵,萬不可等閒視之。在今日之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