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六章


“陛下,微臣認為明日聖駕就要到北京城下,臨時駐蹕何處,必須今晚決定,
以便作妥當準備。”
李自成說:“是呀,馬上就要到北京城外,駐蹕何處為宜?這事要趕快商定!”

“陛下,”宋獻策說,“雖未舉行登極大典,但在長安已經建國大順,改元永
昌,故陛下實已登九五之尊,非昔日衝鋒決戰時可比。竊以為聖駕到北京城下之後,
臨時駐蹕何處,破城之後,聖駕由何處進城,何時啟駕進城;進入紫禁城後,居住
何宮……凡此請項大事,皆關國運。小民搬家、動土、上樑,樣樣事都不能馬虎從
事,何況聖駕初到北京,一切行止,豈能悖於五行望氣之理。微臣雖有管見,但仍
須諸臣討論,斷自聖衷。且眼下急待決定的是城外駐蹕何處為宜,深望大家詳議。”

李自成含笑說:“你是正軍師,在這些事情上你多拿出自己的主張也是應該的。”

宋獻策接著說:“當大軍距居庸關尚有一日路程,得到居庸關守將唐通與監軍
內臣杜勛二人降表,我軍將不戰而至北京城下之勢已定。當日陛下在馬上向臣垂詢:
‘到達北京城下之日,應以駐蹕何處為宜?’臣在心中默思片刻,向陛下回奏:
‘請陛下稍候。唐通偕杜勛出居庸關三十里來迎聖駕,已經望見旌旗,等唐通等來
到,臣方可向陛下奏明愚見,供陛下聖衷裁奪。’可見,臣幸蒙知遇,寄以腹心之
任,惟恐思慮不周,貿然建言,貽誤戎機。其實,關於陛下到北京城外應駐蹕何處,
早在兩天前,臣之愚見已與啟東、林泉二位談過,頗得他們同意,只是在見到唐通
之前,臣尚有情況不明,不敢向陛下言之過早耳。”
李自成問:“為何必須見了唐通之後才敢說出你的建議?”
宋獻策說:“過宣府後,即聞吳三桂已奉崇禎密詔,舍寧遠人關勤王,但不知
關寧兵已到何處。倘我軍到達北京城下之日,吳三桂已過永平西來,行軍甚速,陛
下當駐蹕東郊,一方面督促義軍攻城,一方面在通州部署兵力,痛擊吳三桂勤王之
師,一舉將其消滅,至少將其擊潰,迫其投降。迨見到唐通之後,知吳三桂因攜來
遼東百姓甚多,不能輕裝勤王,尚在山海關一帶。所以當日陛下又一次在馬上向臣
垂詢,臣即迅速回答,聖駕以駐蹕城西釣魚台與玉淵潭一帶為宜,蓋不必擔心吳三
桂來救北京了。”
喻上猷問道:“軍師除洞悉兵法戰陣之外,又深明《易》理,兼諳奇門、遁甲、
風角、六壬之術,為上猷深深敬佩。但不知為何選擇釣魚台與玉淵潭一帶為皇上在
城外駐蹕之地,請說明其中奧妙之理,以開茅塞。”
李自成同劉宗敏都知道宋獻策選擇釣魚台的道理,十分同意,並已命令有關將
領火速去駐蹕地作妥善準備,但是他此時聽了喻上猷的話,向軍師點點頭說:
“獻策,你講出這個道理讓大家聽聽。”
宋獻策說:“遵旨!”又轉向眾位部院同僚,接著說道:“往年獻策未遇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