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四卷)》第十二章


邊帶路的王承恩,沒有跌倒。經過這一踉蹌前栽,他的今早不曾梳過的頭髮更散亂
了,略微嫌松的右腳上的靴子失落了。繼續走了幾步,他感到腳底很疼痛,才明白
臨時換的一隻舊靴子丟失了。但是他沒有回頭尋找,也沒有告訴王承恩。他想,馬
上就要上吊殉國了,腳掌疼痛一陣算得什麼!
煤山有五峰,峰各有亭①。他們上到了煤山的中間主峰,是煤山的最高處,在
當時也是全北京城的最高處。這裡有一個不到兩丈見方的平坦地方,上建一亭,就
是清代改建的壽皇亭的前身。倘若是一般庸庸碌碌的亡國之君,到此時一定是驚慌
迷亂,或者痛哭流涕,或者妄想逃藏,或者趕快自盡,免得落入敵手。然而崇禎不
同。他到此刻,反而能保持鎮靜,不再哭,也不很驚慌了。他先望一望紫禁城中的
各處宮殿,想著這一大片從永樂年間建成,後經歷代祖宗補建和重建的皇宮,真可
謂瓊樓玉宇,人間再無二處,從今日以後,再也不屬於他的了。他深感愧對祖宗,
一陣心如刀割,流出兩行眼淚。他又縱目遙望,遍觀了西城、東城和外城,想像著
“賊兵”此時已經開始在各處搶劫、姦淫。殺人,不禁心中辛酸,嘆口氣說:
//①峰各有亭——明代煤山上原有五亭,見孫承洋所著《春明夢余錄》。清乾
隆十六年改建,更加富麗。換了新的名稱。有此清人著作中認為明代煤山上無亭,
其實不然。

“唉,朕無力治理江山,徒苦了滿城百姓!”
王承恩說道:“皇爺真是聖君,此時還念著滿城百姓!”
崇禎又說:“自古亡國,國君身殉社稷,必有臣民從死。我朝三百年養土,深
恩厚澤,難道只有你一個人不忘君恩,為朕盡節?”
“皇爺,奴婢敢言,遇此天崩地坼之禍,京師內外臣工以及忠義士民,一巳得
知龍馭上賓,定有許多人為皇上盡節而死,豈止奴婢一內巨而已!”
崇禎的心中稍覺安慰,忽然問道:“文丞相祠在什麼地方?”
王承恩遙指東北方向,哽咽說:“在那個方向,離國子監不遠。皇爺,像文天
祥那樣的甘願殺身成仁的千秋忠臣,也莫能救宋朝之亡。自古國家興亡,關乎氣數,
請皇上想開一點,還是趕快自盡為好,莫等賊兵來到身邊!”
崇禎在想著頗有忠正之名的四朝老臣李邦華昨日曾告訴他說在賊兵人城時將在
文丞相詞中自縊,此時也許已經自縊了。其實,李邦華昨日聽說李自成的人馬破了
外城,就帶著一個僕人移居文信國祠中,準備隨時自盡。這一夜他不斷嘆息,流淚,
時時繞室彷徨。他越想越認為倘若皇上採納他的“南遷”之議,大明必不會有今日
亡國之禍。他身為左都御史,北京被圍之前競不能使皇上接納他的“南遷”建議,
北京被圍之後,連上城察看防守情形也被城上太監們阻攔,想著這些情況,在搖晃
的燭光下暗暗痛哭。
黎明時候,僕人向他稟報“流賊”已經進人內城的訊息。他走到文天祥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