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 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 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見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 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識其不才而舍之?” 曰:“國君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可不慎與?左右皆曰賢,未可也; 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後察之;見賢焉,然後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 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後察之;見不可焉,然後去之。左右皆曰可 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後察之;見可殺焉,然後殺之。故 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後可以為民父母。”

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 曰:“臣弒其君,可乎?” 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 也。”

孟子見齊宣王曰:“為巨室,則必使工師求大木。工師得大木。則王喜,以為能勝其任 也。匠人斲而小之,則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 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 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 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 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 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湯一 征,自葛始。’天下信之。‘東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 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歸市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 書曰:‘徯我後,後來其蘇。’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於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 父兄,繫纍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 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 則猶可及止也。”

鄒與魯哄。穆公問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誅之,則不可勝誅;不 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 孟子對曰:“凶年飢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 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 者也。’夫民今而後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間於齊楚。事齊乎?事楚乎?”孟子對曰:“是謀非吾所 能及也。無已,則有一焉:鑿斯池也,築斯城也,與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則是可為 也。”

滕文公問曰:“齊人將築薛,吾甚恐。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非擇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為善,後世子孫必有王者矣。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若夫成功,則天也。君如彼何 哉?強為善而已矣。”

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 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 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踰梁山,邑於岐 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 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