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作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國患害;欲知彊弱之時,設備征討,作匈奴列傳第五十。
直曲塞,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靡北胡。作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唯弘用節衣食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漢既平中國,而佗能集楊越以保南籓,納貢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吳之叛逆,甌人斬濞,【集解】:徐廣曰:“今之永寧,是東甌也。”葆守封禺【索隱】:上音保。言東甌被越攻破之後,保封禺之山,今在武康縣也。為臣。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燕丹散亂遼間,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籓,【集解】:徐廣曰:“一作‘莫’。籓音普寒反。”葆塞為外臣。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夸,然其指風諫,歸於無為。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長國之,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於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說,長孺矜焉;好薦人,稱長者,壯有溉。【集解】:徐廣曰:“一作‘慨’。”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師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間,文辭粲如也。作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民倍本多巧,奸軌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嚴削為能齊之。作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漢既通使大夏,而西極遠蠻,引領內鄉,欲觀中國。作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救人於戹,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集解】:徐廣曰:“一雲‘不慨信’。”不倍言,義者有取焉。作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夫事人君能說主耳目,和主顏色,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作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爭埶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齊、楚、秦、趙為日者,各有俗【索隱】:案:日者傳雲“無以知諸國之俗”,今褚先生唯記司馬季主之事也。所用。欲循【集解】:徐廣曰:“一作‘總’。”觀其大旨,作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凶。略闚其要,作龜策列傳【索隱】: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其書既亡,無以紀其異。今褚少孫唯取太卜占龜之雜說,詞甚煩蕪,不能裁剪,妄皆穿鑿,此篇不才之甚也。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智者有采焉。作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維我漢繼五帝末流,接三代業。周道廢,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集解】:如淳曰:“刻玉版以為文字。”圖籍散亂。於是漢興,蕭何次律令,韓信申軍法,張蒼為章程,【集解】:如淳曰:“章,歷數之章術也。程者,權衡丈尺斛斗之平法也。”瓚曰:“茂陵書‘丞相為工用程數其中’,言百工用材多少之量及制度之程品者是也。”叔孫通定禮儀,則文學彬彬稍進,詩書往往間出矣。自曹參薦蓋公【索隱】:蓋,姓也,古合反。言黃老,而賈生、晁錯明申、商,公孫弘以儒顯,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其職。曰:“於戲!余維先人嘗掌斯事,顯於唐虞,至於周,復典之,故司馬氏世主天官。【索隱】:案:此天官非周禮冢宰天官,乃謂知天文星曆之事為天官。且遷實黎之後,而黎氏後亦總稱重黎,以重本司天,故太史公代掌天官,蓋天官統太史之職。言史是歷代之職,恐非實事。然衛宏以為司馬氏,周史佚之後,故太史談雲“予之先人,周之太史”,蓋或得其實也。至於余乎,欽念哉!欽念哉!”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索隱】:案:舊聞有遺失放逸者,網羅而考論之也。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並時異世,年差不明,【索隱】:案:並時則年曆差殊,亦略言,難以明辯,故作表也。作十表。禮樂損益,律歷改易,兵權山川鬼神,【索隱】:案:兵權,即律書也。遷沒之後,亡,褚少孫以律書補之,今律書亦略言兵也。山川,即河渠書也;鬼神,封禪書也,故云山川鬼神也。天人之際,承敝通變,作八書。二十八宿環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集解駰案:漢書音義曰“象黃帝以下三十世家,老子言車三十輻,運行無窮,以象王者如此也”。【正義】:顏云:“此說非也。言眾星共繞北辰,諸輻鹹歸車,群臣尊輔天子也。”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義俶儻,不令己失時,【索隱】:己音紀。言扶義倜儻之士能立功名於當代,不後於時者也。立功名於天下,作七十列傳。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索隱】:案:桓譚雲“遷所著書成,以示東方朔,朔皆署曰‘太史公’,則謂‘太史公’是朔稱也。亦恐其說未盡。蓋遷自尊其父著述,稱之曰‘公’。或雲遷外孫楊惲所稱,事或當爾也”。序略,以拾遺補伲集解李奇曰:“六僖病!薄舅饕】:案:漢書作“補闕”,此雲“佟保謂補六義之闕也。成一家之言,厥協六經異傳,【索隱】:遷言以所撰取協於六經異傳諸家之說耳,謙不敢比經僖病R齏者,如子夏易傳、毛公詩及韓嬰外傳、伏生尚書大傳之流者也。整齊百家雜語,【正義】:太史公撰史記,言其協於六經異文,整齊諸子百家雜說之語,謙不敢比經藝也。異傳,謂如丘明春秋外傳國語、子夏易傳、毛公詩傳、韓詩外傳、伏生尚書大傳之流也。藏之名山,副在京師,【索隱】:言正本藏之書府,副本留京師也。穆天子傳雲“天子北征,至於群玉之山,河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所謂策府”。郭璞雲“古帝王藏策之府”。則此謂藏之名山是也。俟後世聖人君子。【索隱】:以俟後聖君子。此語出公羊傳。言夫子制春秋以俟後聖君子,亦有樂乎此也。第七十。【集解】:駰案:衛宏漢書舊儀注曰“司馬遷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過,武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故下遷蠶室。有怨言,下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