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楚靈王滅陳五歲,楚公子棄疾弒靈王代立,是為平王。平王初立,欲得和諸侯,乃求故陳悼太子師之子吳,立為陳侯,是為惠公。惠公立,探續哀公卒時年而為元,空籍五歲矣。【索隱】:惠公探取哀公死楚,陳滅之後年為元年,故今空籍五歲矣。一雲籍,借也,謂借失國之後年為五年。
十年,陳火。十五年,吳王僚使公子光伐陳,取胡、沈而去。【索隱】:系本雲“胡,歸姓;沈,姬姓”。沈國在汝南平輿,胡亦在汝南。二十八年,吳王闔閭與子胥敗楚入郢。是年,惠公卒,子懷公柳立。
懷公元年,吳破楚,在郢,召陳侯。陳侯欲往,大夫曰:“吳新得意;楚王雖亡,與陳有故,不可倍。”懷公乃以疾謝吳。四年,吳復召懷公。懷公恐,如吳。吳怒其前不往,留之,因卒吳。陳乃立懷公之子越,是為湣公。【索隱】:按左傳,湣公名周,是史官記不同。
湣公六年,孔子適陳。吳王夫差伐陳,取三邑而去。十三年,吳復來伐陳,陳告急楚,楚昭王來救,軍於城父,吳師去。是年,楚昭王卒於城父。時孔子在陳。【索隱】:按:孔子以魯定公十四年適陳,當陳湣公之六年,上文說是。此十三年,孔子仍在陳,凡經八年,何其久也?十五年,宋滅曹。十六年,吳王夫差伐齊,敗之艾陵,使人召陳侯。陳侯恐,如吳。楚伐陳。二十一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二十三年,楚之白公勝殺令尹子西、子綦,襲惠王。葉公攻敗白公,白公自殺。
二十四年,楚惠王復國,以兵北伐,殺陳湣公,遂滅陳而有之。是歲,孔子卒。
杞東樓公者,夏後禹之後苗裔也。【索隱】:杞,國名也,東樓公號謚也。不名者,史先失耳。宋忠曰“杞,今陳留雍丘縣”。故地理志雲雍丘縣,故杞國,周武王封禹後為東樓公是也。蓋周封杞而居雍丘,至春秋時杞已遷東國,故左氏隱四年傳雲“莒人伐杞,取牟婁”。牟婁,曹東邑也。僖十四年傳雲“杞遷緣陵”。地理志北海有營陵,淳于公之縣。臣瓚雲“即春秋緣陵,淳于公所都之邑”。又州,國名,杞後改國曰州而稱淳于公,故春秋桓五年經雲“州公如曹”,傳曰“淳于公如曹”是也。然杞後代又稱子者,以微小又僻居東夷,故襄二十九年經稱“杞子來盟”,傳曰“書曰子,賤之”是也。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後,得東樓公,封之於杞,【集解】:宋忠曰:“杞,今陳留雍丘縣也。”以奉夏後氏祀。
東樓公生西樓公,西樓公生題公,題公生謀【集解】:徐廣曰:“謀,一作‘謨’。”【索隱】:注一作“諜”,音牒。娶公。【索隱】:娶音子臾反。謀娶公當周厲王時。謀娶公生武公。武公立四十七年卒,子靖公立。靖公二十三年卒,子共公立。共公八年卒,子德公立。【集解】:徐廣曰:“世本曰惠公。”【索隱】:系本及譙周並作“惠公”,又雲惠公生成公及桓公,是此系家脫成公一代,故云“弟桓公姑容立”,非也。且成公又見春秋經傳,故左傳莊二十五年雲杞成公娶魯女,有婚姻之好。至僖二十二年卒,始赴而書,左傳雲成公也,未同盟,故不書名。是杞有成公,必當如譙周所說。德公十八年卒,弟桓公姑容立。【集解】:徐廣曰:“世本曰惠公立十八年,生成公及桓公;成公立十八年,桓公立十七年。”桓公十七年卒,子孝公匄【索隱】:音蓋。匄,名。立。孝公十七年卒,弟文公益姑立。文公十四年卒,弟平公郁【索隱】:一作“郁釐”,譙周雲名郁來,蓋“郁”“郁”“釐”“來”並聲相近,遂不同耳。立。平公十八年卒,子悼公成立。悼公十二年卒,子隱公乞立。七月,隱公弟遂弒隱公自立,是為釐公。釐公十九年卒,子湣公維立。湣公十五年,楚惠王滅陳。十六年,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立,是為哀公。【索隱】:閼音遏。哀公殺兄湣公而立,謚哀。譙周雲謚懿也。哀公立十年卒,湣公子敕立,【集解】:徐廣曰:“敕,一作‘唷。”是為出公。出公十二年卒,子簡公春立。立一年,楚惠王之四十四年,滅杞。杞後陳亡三十四年。杞小微,其事不足稱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