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正義】:尺證反。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集解】:徐廣曰:“世本雲老童生重黎及吳回。”譙周曰:“老童即卷章。”【索隱】:卷章名老童,故系本雲“老童生重黎”。重氏、黎氏二官代司天地,重為木正,黎為火正。案:左氏傳少昊氏之子曰重,顓頊氏之子曰黎。今以重黎為一人,仍是顓頊之子孫者,劉氏雲“少昊氏之後曰重,顓頊氏之後曰重黎,對彼重則單稱黎,若自言當家則稱重黎。故楚及司馬氏皆重黎之後,非關少昊之重”。愚謂此解為當。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索隱】:此重黎為火正,彼少昊氏之後重自為木正,知此重黎即彼之黎也。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集解】:虞翻曰:“祝,大;融,明也。”韋昭曰:“祝,始也。”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乃以庚寅日誅重黎,而以其弟吳回為重黎後,復居火正,為祝融。
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集解】:乾寶曰:“先儒學士多疑此事。譙允南通才達學,精核數理者也,作古史考,以為作者妄記,廢而不論。余亦尤其生之異也。然按六子之世,子孫有國,升降六代,數千年間,迭至霸王,天將興之,必有尤物乎?若夫前志所傳,修己背坼而生禹,簡狄焜剖而生契,歷代久遠,莫足相證。近魏黃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兒從右胳下水腹上出,而平和自若,數月創合,母子無恙,斯蓋近事之信也。以今況古,固知註記者之不妄也。天地云為,陰陽變化,安可守之一端,概以常理乎?詩云‘不坼不副,無災無害’。原詩人之旨,明古之婦人嘗有坼副而產者矣。又有因產而遇災害者,故美其無害也。”【索隱】:系本云:“陸終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長一曰昆吾;【集解】:虞翻曰:“昆吾名樊,為己姓,封昆吾。”世本曰:“昆吾者,衛是也。”【索隱】:長曰昆吾。系本云:“其一曰樊,是為昆吾。”又曰:“昆吾者,衛是。”宋忠曰:“昆吾,國名,己姓所出。”左傳曰:“收侯夢見披髮登昆吾之觀。”按:今濮陽城中有昆吾台。【正義】:括地誌云:“濮陽縣,古昆吾國也。昆吾故城在縣西三十里,台在縣西百步,即昆吾墟也。”二曰參胡;【集解】:世本曰:“參胡者,韓是也。”【索隱】:系本云:“二曰惠連,是為參胡。參胡者,韓是。”宋忠曰:“參胡,國名,斟姓,無後。”三曰彭祖;【集解】:虞翻曰:“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世本曰:“彭祖者,彭城是也。”【索隱】:系本云:“三曰籛鏗,是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虞翻云:“名翦,為彭姓,封於大彭。”【正義】:括地誌云:“彭城,古彭祖國也。外傳雲殷末滅彭祖國也。虞翻雲名翦。神仙傳雲彭祖諱鏗,帝顓頊之玄孫,至殷末年已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老,遂往流沙之西,非壽終也。”四曰會人;【集解】: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索隱】:系本云:“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鄶國也。”【正義】:括地誌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里。毛詩譜雲‘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五曰曹姓;【集解】:世本曰:“曹姓者,邾是也。”【索隱】:系本云:“五曰安,是為曹姓。曹姓,邾是。”宋忠曰:“安,名也。曹姓者,諸曹所出。”【正義】:括地誌云:“故邾國在黃州黃岡縣東南百二十一里,史記雲邾子,曹姓也。”六曰季連,琇姓,楚其後也。【索隱】:系本云:“六曰季連,是為琇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琇姓所出,楚之先。”琇音彌是反。琇,羊聲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集解】:孫檢曰:“一作‘祖’。”【索隱】:沮音才敘反。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陽。【集解】:徐廣曰:“在南郡枝江縣。”【正義】:潁容傳例云:“楚居丹陽,今枝江縣故城是也。”括地誌云:“歸州巴東縣東南四里歸故城,楚子熊繹之始國也。又熊繹墓在歸州秭歸縣。輿地誌雲秭歸縣東有丹陽城,周回八里,熊繹始封也。”楚子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晉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事成王。
熊繹生熊艾,熊艾生熊<黑旦>,【索隱】:一作“黮”,音土感反。<黑旦>音但,與“亶”同字,亦作“亶”。熊<黑旦>生熊勝。熊勝以弟熊楊【索隱】:鄒誕本作“熊鍚”。一作“煬”。為後。熊楊生熊渠。
熊渠生子三年。當周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集解】:杜預曰:“庸,今上庸縣。”【正義】:括地誌云:“房州竹山縣,本漢上庸縣,古之庸國。昔周武王伐紂,庸蠻在焉。”楊粵,【索隱】:有本作“楊雩”,音吁,地名也。今音越。譙周亦作“楊越”。至於鄂。【正義】:五各反。劉伯莊云:“地名,在楚之西,後徙楚,今東鄂州是也。”括地誌云:“鄧州向城縣南二十里西鄂故城是楚西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集解】:張瑩曰:“今江陵也。”【索隱】:系本“康”作“庸”,“亶”作“袒”。地理志雲江陵,南郡之縣也。楚文王自丹陽徙都之。中子紅為鄂王,【集解】:九州記曰:“鄂,今武昌。”【索隱】:有本作“藝經”二字,音摯紅,從下文熊摯紅讀也。古史考及鄒氏、劉氏等音無藝經,恐非也。【正義】:括地誌云:“武昌縣,鄂王舊都。今鄂王神即熊渠子之神也。”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索隱】:系本無執字,越作“就”。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