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宣公卒,子康公貸立。【集解】:徐廣曰:“十一年,伐魯,取最。”【索隱】:貸音土代反。最音祖外反。貸立十四年,淫於酒婦人,不聽政。太公乃遷康公於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明年,魯敗齊平陸。【集解】:徐廣曰東平平陸。【正義】:兗州縣也。
三年,太公與魏文侯會濁澤,【集解】:徐廣曰:“康公之十六年。”【索隱】:徐廣雲“康公十六年”,蓋依年表為說,而不省此上文“貸立十四年”,又雲“明年會平陸”,“又三年會濁澤”,則是十八年,表及此注並誤也。求為諸侯。魏文侯乃使使言周天子及諸侯,請立齊相田和為諸侯。周天子許之。康公之十九年,田和立為齊侯,列於周室,紀元年。
齊侯太公和立二年,和卒,【集解】:徐廣曰:“伐魯,破之。”子桓公午立。【索隱】:紀年“齊康公五年,田侯午生。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後十年,齊田午弒其君及孺子喜而為公”。春秋後傳亦云“田午弒田侯及其孺子喜而兼齊,是為桓侯”。與此系家不同也。桓公午五年,秦、魏攻韓,韓求救於齊。齊桓公召大臣而謀【索隱】:謂騶忌、段乾朋。如戰國策威王二十六年邯鄲之役有此謀臣耳。又南梁之難在宣王二年,有騶子、田忌、孫臏之謀。戰國策又有張田。其辭前後互動,是記史者所取各異,故不同耳。曰:“蚤救之孰與晚救之?”騶忌曰:“不若勿救。”段乾朋【索隱】:段乾,姓;朋,名也。戰國策作“段乾綸”。曰:“不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若救之。”田臣思【索隱】:戰國策作“田期思”,紀年謂之徐州子期,蓋即田忌也。曰:“過矣君之謀也!秦、魏攻韓、楚,趙必救之,是天以燕予齊也。”桓公曰:“善”。乃陰告韓使者而遣之。韓自以為得齊之救,因與秦、魏戰。楚、趙聞之,果起兵而救之。齊因起兵襲燕國,取桑丘。【正義】:括地誌云:“桑丘故城俗名敬城,在易州遂城縣。”爾時齊伐燕桑丘,魏、趙來救之。魏、趙世家並雲“伐齊至桑丘”,皆是易州。
六年,救衛。桓公卒,【索隱】:案紀年,梁惠王十二年當齊桓公十八年,後威王始見,則桓公十九年而卒,與此不同。子威王因齊立。是歲,故齊康公卒,絕無後,奉邑皆入田氏。
齊威王元年,三晉因齊喪來伐我靈丘。【正義】:靈丘,河東蔚州縣。案:靈丘此時屬齊,三晉因喪伐之。韓、魏、趙世家雲“伐齊至靈丘”,皆是蔚州。三年,三晉滅晉後而分其地。六年,魯伐我,入陽關。【集解】:徐廣曰:“在鉅平。”【正義】:括地誌云:“魯陽關故城在兗州博城縣南二十九里,西臨汶水也。”晉伐我,至博陵。【正義】:在濟州西界也。七年,衛伐我,取薛陵。九年,趙伐我,取甄。【正義】:音絹。即濮州甄城縣也。
威王初即位以來,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間,諸侯並伐,國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語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正義】:萊州膠水縣南六十里即墨故城是也。毀言日至。然吾使人視即墨,田野辟,民人給,官無留事,東方以寧。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譽也。”封之萬家。召阿大夫語曰:“自子之守阿,譽言日聞。然使使視阿,田野不辟,民貧苦。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衛取薛陵,子弗知。是子以幣厚吾左右以求譽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嘗譽者皆並烹之。遂起兵西擊趙、衛,敗魏於濁澤而圍惠王。惠王請獻觀以和解,趙人歸我長城。於是齊國震懼,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諸侯聞之,莫敢致兵於齊二十餘年。
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說而舍之右室。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戶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說,去琴按劍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集解】:琴操曰:“大弦者,君也,寬和而溫。小弦者,臣也,清廉而不亂。”【索隱】:大弦濁以溫者君也。案:春秋後語“溫”字作“春”,春氣溫,義亦相通也。蔡邕曰:“凡弦以緩急為清濁。琴,緊其弦則清,縵其弦則濁。”攫【集解】:徐廣曰:“以爪持弦也。攫音己足反。”之深,醳【集解】:徐廣曰:“一作‘舒’。”之愉者,【索隱】:醳音釋,與下文舍字並同。愉音舒也。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語音。”騶忌子曰:“何獨語音,夫治國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說曰:“若夫語五音之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王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