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三十三年,殺其大夫牟辛。【集解】:徐廣曰:“一作‘夫人’。”【索隱】:牟辛,大夫姓字也。徐廣曰一作“夫人”。案:年表亦作“夫人”。王劭案紀年雲“齊桓公十一年殺其君母。宣王八年殺王后”。然則夫人之字,或如紀年之說。
三十五年,公孫閱又謂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田忌聞之,因率其徒襲攻臨淄,求成侯,不勝而餎。【索隱】:案:戰國策田忌前敗魏於馬陵,因被構,不得入齊,非是居齊歷十年乃出奔也。是時齊都臨淄,且孟嘗列傳雲“田忌襲齊之邊邑”,其言為得,即與系家不同也。
三十六年,威王卒,子宣王辟彊立。
宣王元年,秦用商鞅。周致伯於秦孝公。
二年,魏伐趙。趙與韓親,共擊魏。趙不利,戰於南梁。【索隱】:晉太康地記曰:“戰國謂梁為南梁者,別之於大梁、少梁也。”【正義】:括地誌云:“故梁在汝州西南二百步。晉太康地記雲‘戰國時謂南梁者,別之於大梁、少梁也’。古蠻子邑也。”宣王召田忌復故位。韓氏請救於齊。宣王召大臣而謀曰:“蚤救孰與晚救?”騶忌子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蚤救之。”【索隱】:案:紀年威王十四年,田朌伐梁,戰馬陵。戰國策南梁之難,有張田對曰“蚤救之”。此雲鄒忌者,王劭雲“此時鄒忌死已四年,又齊威時未稱王,故戰國策謂之田侯。今此以田侯為宣王,又橫稱鄒忌,皆謬矣”。孫子【索隱】:孫臏也。曰:“夫韓、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曰:“善。”乃陰告韓之使者而遣之。韓因恃齊,五戰不勝,而東委國於齊。齊因起兵,使田忌、田嬰將,【集解】:徐廣曰:“嬰,一作‘朌’。”孫子為師,救韓、趙以擊魏,大敗之馬陵,【索隱】:在宣王二年。殺其將龐涓,虜魏太子申。其後三晉之王皆因田嬰朝齊王於博望,【正義】:括地誌云:“博望故城在鄧州向城縣東南四十五里。”盟而去。【集解】:徐廣曰:“表曰三年,與趙會博望伐魏。”
七年,與魏王會平阿南。【正義】:沛郡平阿縣也。明年,復會甄。魏惠王卒。【索隱】:明年,梁惠王卒。案紀年,梁惠王乃是齊湣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時。此時梁惠王改元稱一年,未卒也。而系家以其後即為魏襄王之年,又以此文當齊宣王時,實所不能詳考。明年,與魏襄王會徐州,諸侯相王也。十年,楚圍我徐州。十一年,與魏伐趙,趙決河水灌齊、魏,兵罷。十八年,秦惠王稱王。
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騶衍、淳于髡、【正義】:贅婿,齊之稷下先生也。田駢、【正義】:白眠反。藝文志雲田駢,齊人,游稷下,號天口駢,作田子二十五篇也。接予、【正義】:齊人。藝文志雲接予二篇,在道家流。慎到、【正義】:趙人,戰國時處士。藝文志作慎子四十二篇也。環淵【正義】:楚人。孟子傳雲環淵著書上下篇也。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集解】:劉向別錄曰:“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索隱】:劉向別錄曰“齊有稷門,齊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其下”。齊地記曰“齊城西門側,系水左右有講室,趾往往存焉”。蓋因側系水出,故曰稷門,古側稷音相近耳。又虞喜曰“齊有稷山,立館其下以待游士”,亦異說也。春秋傳曰“莒子如齊,盟於稷門”。
十九年,宣王卒,子湣王地【索隱】:系本名遂。立。
湣王元年,秦使張儀與諸侯執政會於齧桑。三年,封田嬰於薛。四年,迎婦於秦。七年,與宋攻魏,敗之觀澤。
十二年,攻魏。楚圍雍氏,【集解】:徐廣曰:“在陽翟,屬韓。”秦敗屈丐。蘇代謂田軫曰:“臣原有謁於公,其為事甚完,使楚利公,成為福,不成亦為福。今者臣立於門,客有言曰魏王謂韓馮、【集解】:徐廣曰:“韓之公仲侈也。”張儀曰:‘煮棗將拔,【集解】:徐廣曰:“在濟陰宛朐。”齊兵又進,子來救寡人則可矣;不救寡人,寡人弗能拔。’【索隱】:能猶勝也。言不勝其拔,故聽齊拔之耳。此特轉辭也。秦、韓之兵毋東,旬餘,則魏氏轉韓從秦,秦逐張儀,【索隱】:逐,隨也。交臂而事齊楚,此公之事成也。”田軫曰:“柰何使無東?”對曰:“韓馮之救魏之辭,必不謂韓王曰‘馮以為魏’,必曰‘馮將以秦韓之兵東卻齊宋,馮因摶【集解】:徐廣曰:“音專。專猶併合制領之謂也。”【索隱】:摶音團,團謂握領也。徐作“專”,亦通。三國之兵,乘屈丐之弊,【正義】:屈丐,楚將,為秦所敗,今更欲乘之。南割於楚,故地必盡得之矣’。張儀救魏之辭,必不謂秦王曰‘儀以為魏’,必曰‘儀且以秦韓之兵東距齊宋,儀將摶三國之兵,乘屈丐之弊,南割於楚,名存亡國,實伐三川【索隱】:韓也。而歸,此王業也’。公令楚王【索隱】:公謂陳軫。與韓氏地,使秦制和,謂秦王曰‘請與韓地,而王以施三川,【正義】:施,張設也。言秦王於天子都張設迫脅也。韓氏之兵不用而得地於楚’。韓馮之東兵之辭且謂秦何?曰‘秦兵不用而得三川,伐楚韓以窘魏,魏氏不敢東,是孤齊也’。張儀之東兵之辭且謂何?曰‘秦韓欲地而兵有案,聲威發於魏,魏氏之欲不失齊楚者有資矣’。魏氏轉秦韓爭事齊楚,楚王欲而無與地,【集解】:徐廣曰:“楚王欲得魏來事己,而不欲與韓地也。”公令秦韓之兵不用而得地,有一大德也。【正義】:蘇代謂陳軫,今秦韓之兵不戰伐而得地,陳軫於秦韓豈不有大恩德。秦韓之王劫於韓馮、張儀而東兵以徇服魏,公常執左券【索隱】:券,要也。左,不正也。言我以右執其左而責之。以責於秦韓,此其善於公而惡張子多資矣。”【正義】:左券下,右券上也。蘇代說陳軫以上券令秦韓不用兵得地,而以券責秦韓卻韓馮、張儀以徇服魏,故秦韓善陳軫而惡張儀多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