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未可伐也。”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誆楚,令宋毋降。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其言,令宋趣降,三要乃許。於是楚登解揚樓車,【集解】:服虔曰:“樓車所以窺望敵軍,兵法所謂‘雲梯’也。”杜預曰:“樓車,車上望櫓也。”令呼宋。遂負楚約而致其晉君命曰:“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解揚曰:“君能制命為義,臣能承命為信。受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集解】:服虔曰:“隕,墜也。”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將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於是赦解揚使歸。晉爵之為上卿。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晞【索隱】:劉音祕。鄒本一作“沸”,一作“弗”。左傳作“費”,音扶味反。立。
悼公元年,鄦公【集解】:徐廣曰:“鄦音許。許公,靈公也。”惡鄭於楚,悼公使弟睔【索隱】:公遜反。於楚自訟。訟不直,楚囚睔。於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睔私於楚子反,子反言歸睔於鄭。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是歲,悼公卒,立其弟睔,是為成公。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成公私與盟。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執之。使欒書伐鄭。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繻【索隱】:音須。鄒氏云:“一作‘纁’,音訓。”為君。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繻,迎成公。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於楚。晉厲公怒,發兵伐鄭。楚共王救鄭。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集解】:服虔曰:“洧,水名。”【正義】:括地誌云:“洧水在鄭州新鄭縣北三里,古新鄭城南。韓詩外傳雲‘鄭俗,二月桃花水出時,會於溱、洧水上,以自祓除’。”按:在古城城南,與溱水合。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惲【索隱】:紆紛反。左傳作“髡頑”。立。是為釐公。
釐公五年,鄭相子駟朝釐公,釐公不禮。子駟怒,使廚人藥殺釐公,【集解】:徐廣曰:“年表雲子駟使賊夜弒僖公。”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駟,子駟覺之,反盡誅諸公子。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冬,又與楚盟。子駟畏誅,故兩親晉、楚。三年,相子駟欲自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代之。子孔又欲自立。子產曰:“子駟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楚共王救鄭,敗晉兵。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產為卿。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產以六邑。【集解】:服虔曰:“四井為邑。”子產讓,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產厚遇季子。二十三年,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產。公子或諫曰:“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乃止。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實沈、台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索隱】:賈逵曰:“曠,大也。”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後帝弗臧,【集解】:賈逵曰:“後帝,堯也。臧,善也。”遷閼伯於商丘,主辰,【集解】:賈逵曰:“商丘在漳南。”杜預曰:“商丘,宋地。”服虔曰:“辰,大火,主祀也。”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集解】:服虔曰:“商人,契之先,湯之始祖相土封閼伯之故地,因其故國而代之。”遷實沈於大夏,主參,◇ 集解服虔曰:“大夏在汾澮之間,主祀參星。”杜預曰;“大夏,今晉陽縣。”唐人是因,服事夏、商,【集解】:賈逵曰:“唐人謂陶唐氏之胤劉累事夏孔甲,封於大夏,因實沈之國,子孫服事夏、商也。”【正義】:括地誌云:“故唐城在絳州翼城縣西二十里。徐才宗國都城記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春秋雲“夏孔甲時有堯苗胄劉累者,以豢龍事孔甲,夏後嘉之,賜曰御龍氏,以更豕韋之後。龍一雌死,潛醢之以食夏後。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縣”。夏後蓋別封劉累之後於夏之墟,為唐侯。至周成王時,唐人作亂,成王滅之而封太叔,遷唐人子孫於杜,謂之杜伯,范氏所云在周為唐杜氏也’。地記雲‘唐氏在大夏之墟,屬河東安縣。今在絳城西北一百里有唐城者,以為唐舊國’。”然則叔虞之封即此地也。其季世曰唐叔虞。【集解】:杜預曰:“唐人之季世,其君曰叔虞。”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集解】:賈逵曰:“帝,天也。己,武王也。”‘余命而子曰虞,【集解】:杜預曰:“取唐君之名。”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故參為晉星。【集解】:賈逵曰:“晉主祀參,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集解】:服虔曰:“金天,少昚也。玄冥,水官也。師,長也。昧為水官之長。”生允格、台駘。【集解】:服虔曰:“允格、台駘,兄弟也。”台駘能業其官,【集解】:服虔曰:“脩昧之職。”宣汾、洮,【集解】:賈逵曰:“宣猶通也。汾、洮,二水名。”障大澤,【集解】:服虔曰:“陂障其水也。”以處太原。【集解】:服虔曰:“太原,汾水名。”杜預曰:“太原,晉陽也,台駘之所居者。”帝用嘉之,國之汾川。【集解】:服虔曰:“帝顓頊也。”沈、姒、蓐、黃實守其祀。【集解】:賈逵曰:“四國台駘之後也。”今晉主汾川而滅之。【集解】:賈逵曰:“滅四國。”由是觀之,則台駘,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之菑禜之;【集解】:服虔曰:“禜為營,攢用幣也。若有水旱,則禜祭山川之神以祈福也。”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不時禜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平公及叔鄉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於子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