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冬,畏楚靈王之彊,又朝楚,子產從。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產會諸侯,與楚靈王盟於申,誅齊慶封。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寧立。秋,定公朝晉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弒其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欲行德諸侯。歸靈王所侵鄭地於鄭。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彊,公室卑。子產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鄭火,公欲禳之。子產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十一年,定公如晉。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於周。【索隱】:王避弟子朝之亂出居狄泉,在昭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晉、鄭入之。經曰“天王入於成周”是也。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蠆立。獻公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當是時,晉六卿彊,侵奪鄭,鄭遂弱。
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正義】:括地誌云:“子產墓在新鄭縣西南三十五里。酈元注水經雲‘子產墓在潩水上,累石為方墳,墳東北向鄭城,杜預雲言不忘本’。”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為人仁愛人,事君忠厚。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雲。及聞子產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愛也!”【集解】:賈逵曰:“愛,惠也。”杜預曰:“子產見愛,有古人遺風也。”
八年,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於鄭,鄭救之。晉伐鄭,敗鄭軍於鐵。【集解】:杜預曰:“戚城南鐵丘。”【正義】:括地誌云:“鐵丘在滑州衛南縣東南十五里。”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二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常相於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易立。【集解】:年表雲三十八年。哀公八年,鄭人弒哀公而立聲公弟醜,是為共公。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卒,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為繻公。【集解】:年表雲鄭立幽公子駘繻。或作“繚”。
繻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集解】:徐廣曰:“在陽城。”【正義】:括地誌云:“負黍亭在洛州陽城縣西南三十五里,故周邑也。”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二十七,子陽之黨共弒繻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集解】:徐廣曰:“一本雲‘立幽公弟乙陽為君,是為康公’。六國年表雲立幽公子駘,又以鄭君陽為鄭康公乙。班固雲‘鄭康公乙為韓所滅’。”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內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里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變所從來,亦多故矣!
【索隱述贊】厲王之子,得封於鄭。代職司徒,緇衣在詠。虢、鄶獻邑,祭祝專命。莊既犯王,厲亦奔命。居櫟克入,夢蘭毓慶。伯服生囚,叔瞻屍聘。釐、簡之後,公室不競。負黍雖還,韓哀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