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新巴令,何志晉安帝立。

晉城令,何志晉安帝立。

晉安令,何志晉安帝立。

漢昌令,何志晉安帝立。

桓陵令,何志晉哀帝立。按《起居注》,南新巴,元嘉十二年立。何雲新立,則非先有此郡,而雲此諸縣晉哀帝、安帝立,不詳。

綏歸令,何無此。徐有,不注置立。

南晉壽太守,梁州元有晉壽,文帝元嘉十二年,於劍南以僑流立。領縣五,戶一千五十七,口一千九百四十三。去州一百二十;去京都水一萬。

晉壽令。(別見)

興安令。(別見)

興樂令,二漢、魏無。《晉太康地記》云:"元年更名。本曰白馬,屬汶山。"何志,漢舊縣。檢二漢益部,無白馬縣。

邵歡令。(別見)

白馬令。(別見)

宋興太守,文帝元嘉十年,免建平營立。領南陵、建昌二縣。何志無復南陵,有南漢、建忠。徐無建忠,有永川,何雲建忠新立。領縣三,戶四百九十六,口一千九百四十三。寄治成都。

南漢令,何志晉穆帝立。故屬漢中,流寓來配。

建昌令,何志新立。

永川令,徐志新立。

南宕渠太守,徐志本南中民,蜀立。《起居注》,本屬梁州,元嘉十六年度。《永初郡國》梁州有宕渠郡,領縣三,與此同。而無"南"字,何同。若此郡元嘉十六年度益,則何志應在益部,不詳。領縣三,戶五百四,口三千一百二十七。

宕渠令,二漢、《晉太康地誌》屬巴郡。

漢興令,二漢、魏無,晉地誌有,屬興古郡。

宣漢令,前漢無,後漢屬巴郡,《晉太康地誌》無。

天水太守(別見),《永初郡國》、何志益州無此郡。徐志與今同。領縣三,戶四百六十一。

宋興令,徐志不注置立。

上邽令。(別見)

西縣長。(別見)

東江陽太守,何志晉安帝初,流寓入蜀,今新復舊土為郡。領縣二,戶一百四十二,口七百四十。去州一千五百八十;去京都水八千九十。

漢安令,前漢無,後漢屬犍為,《晉太康地誌》屬江陽。

綿水令,何志晉孝武立。

沈黎太守,《蜀記》云:"漢武元鼎十一年,分蜀西部邛莋為沈黎郡,十四年罷。"案元鼎至六年,雲十一年,非也。又二漢、晉並無此郡,《永初郡國》有,何無,徐雲舊郡。領縣四,戶六十五。

城陽令,徐不注置立。

蘭令,漢舊縣,屬越巂,作"闌",《晉太康地誌》無。

旄牛令,前漢屬蜀郡,後漢屬蜀郡屬國都尉,《晉太康地誌》屬漢嘉。

寧州刺史,晉武帝太始七年分益州南中之建寧、興古、雲南、永昌四郡立。太康三年省,立南夷校尉。惠帝太安二年復立,增牂牁、越巂、朱提三郡。成帝鹹康四年,分牂牁、夜郎、朱提、越巂四郡為安州,尋罷並寧州。越巂復還益州。今領郡十五,縣八十一,戶一萬二百五十三。去京都一萬三千三百。

建寧太守,漢益州郡滇王國,劉氏更名。領縣十三,戶二千五百六十二。

味縣令,漢舊縣。

同樂令,晉武帝立。

談槁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牧麻令,漢舊縣,作牧靡。

漏江令,漢舊縣,屬牂牁。晉武帝立。

同瀨長,漢舊縣。"同"作"銅"。

昆澤長,漢舊縣。

新定長,《晉太康地誌》有。

存囗,《晉太康地誌》有。

同並長,漢舊縣,前漢作同並,屬牂牁。晉武帝鹹寧五年省,哀帝復立。

萬安長,江左立。

毋單長,漢舊縣,屬牂牁,《晉太康地誌》屬建寧。

新興長,江左立。

晉寧太守,晉惠帝太安二年,分建寧西七縣為益州郡,晉懷帝更名。領縣七,戶六百三十七。去州七百三十;去京都水一萬三千七百。

建伶令,舊漢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建寧。

連然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建寧。

滇池令,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建寧。

谷昌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建寧。

秦臧長,漢舊縣,屬益州郡,《晉太康地誌》屬建寧。(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