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思平令,《晉太康地誌》有。

莫陽令,《晉太康地誌》有,屬高興。

平定令,何志有,不注置立。

安寧令,吳立。

羅州令,何志新立。

西鞏令,何志新立。

禽鄉令,何志新立。

新會太守,晉恭帝元熙二年,分南海立。《廣州記》云:"永初元年,分新寧立,治盆允。"未詳孰是。領縣十二,戶一千七百三十九,口萬五百九。去州三百五十。

宋元令,《永初郡國》無,文帝元嘉九年,割南海、新會、新寧三郡界上新民立宋安、新熙、永昌、始成、招集五縣。二十七年,改宋安為宋元。

新熙令。

永昌令。

始成令。

招集令。

盆允令,《永初郡國》故屬南海,何、徐同。

新夷令,吳立曰平夷,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故屬南海。

封平令,《永初郡國》雲故屬新寧,何雲故屬南海,徐同。

封樂令,文帝元嘉十二年,以盆允、新夷二縣界歸化民立。

初賓令,何志新立。

義寧令,何志新立。

始康令,何志新立。

東官太守,何志故司鹽都尉,晉成帝立為郡。《廣州記》,晉成帝鹹和六年,分南海立。領縣六,戶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萬五千六百九十六。去州水三百七十;去京都水五千六百七十。

寶安男相,《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安懷令,《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興寧令,江左立。

海豐男相,《永初郡國》、何、徐並不注置立。

海安男相,吳曰海寧,晉武改名。《太康地誌》屬高興。

欣樂男相,本屬南海,宋末度。

義安太守,晉安帝義熙九年,分東官立。領縣五,戶一千一百一十九,口五千五百二十二。去州三千五百;去京都水八千九百。

海陽令,何志晉初立。《晉太康地誌》無。晉地記故屬東官。

綏安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海寧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潮陽令,何志與郡俱立。晉地記故屬東官。

義招令,晉安帝義熙九年,以東官五營立。

宋康太守,本高涼西營,文帝元嘉九年立。領縣九,戶一千五百一十三,口九千一百三十一。去州水九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九百七十。

廣化令,《晉太康地誌》有,屬高興,《永初郡國》屬高涼。

單城令,何志新立。

逐度令,何志新立。

海鄰令,何志新立。

化隆令,何志新立。

開寧令,何志新立。

綏定令,何志新立。

石門長,何志故屬高涼。

威覃長,徐志有。

綏建太守,文帝元嘉十三年立。孝武孝建元年,有司奏化注、永固、綏南、宋昌、宋泰五縣,舊屬綏建,中割度臨賀,相去既遠,疑還綏建。今唯有綏南,余並無。何、徐又有新招縣,雲本屬蒼梧,元嘉十九年改配。徐志晉康復有此縣,疑誤。今領縣七,(疑)戶三千七百六十四,口一萬四千四百九十一。去州(闕)。

新招令,本四會之官細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化蒙令,本四會古蒙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懷集令,本四會之銀屯鄉,元嘉十三年分為縣。

四會男相,漢舊縣,屬南海。

化穆令,何志新立。

綏南令,《永初郡國》、徐並無。

海昌太守,文帝元嘉十六年立。何有覃化縣,徐無。領縣五,戶一千七百二十四,口四千七十四。去州水六百五十;去京都水五千四百九十四。

寧化令,徐志新立。

威寧令,徐志新立。

永建令,徐志新立。

招懷令,徐志新立。

興定令,文帝元嘉九年立,屬新會,後度此。

宋熙太守,文帝元嘉十八年,以交州流寓立昌國、義懷、綏寧、新建四縣為宋熙郡,今無此四縣。二十七年,更名宋隆。孝武孝建中,復改為宋熙。領縣七,戶二千八十四,口六千四百五十。去州水三百四十五;去京都水五千二百。

平興令,徐志新立。

初寧令,徐志新立。

建寧令,徐志新立。

招興令,徐志新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