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卷三十八 志第二十八◎州郡四



崇化令,徐志新立。

熙穆令,徐志新立。

崇德令,徐志新立。

寧浦太守,《晉太康地誌》,武帝太康七年改合浦屬國都尉立。《廣州記》,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吳分鬱林立,治平山縣。《吳錄》孫休永安三年,分合浦立為合浦北部尉,領平山、興道、寧浦三縣。又雲晉分平山為始定,寧浦為澗陽,未詳孰是。《永初郡國》有安廣縣,無始定縣。何、徐並無此郡。領縣六。

澗陽令,晉武帝太康七年立。《永初郡國》作"簡陽"。

興道令,晉武帝太康元年,以合浦北部營之連道立。《吳錄》有此縣,未詳。

寧浦令,《晉太康地記》本名昌平,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吳錄》有此縣,未詳。

吳安令,《吳錄》無。

平山令,《晉太康地記》有。

始定令,《晉太康地記》有,《永初郡國》無。

晉興太守,晉元帝太興元年,分鬱林立。

晉興。

熙注。

桂林。

增翊。

安廣。

廣郁。

晉城。

郁陽。

樂昌郡。

樂昌令。

始昌令。

宋元令。

樂山令。

義立令

安樂令。

交州刺史,漢武帝元鼎六年開百越,交趾刺史治龍編。漢獻帝建安八年,改曰交州,治蒼梧廣信縣;十六年,徙治南海番禺縣。及分為廣州,治番禺。交州還治龍編。領郡八,縣五十三,戶一萬四百五十三。去京都水一萬。

交趾太守,漢武帝元鼎六年開。領縣十二,戶四千二百三十三。

龍編令,漢舊縣。

句漏令,漢舊縣。

朱涘令,漢舊縣。

吳興令,吳立。

西於令,漢舊縣。

定安令,漢舊縣。

望海令,漢光武建武十九年立。

海平令,吳立曰軍平,晉武改名。

武寧令,吳立。

羸(力知反)婁令,漢舊縣。

曲昜(音陽)令,漢舊縣。

南定令,吳立曰武安,晉武改。何志無。

武平太守,吳孫皓建衡三年討扶嚴夷,以其地立。領縣六。(上闕)戶一千四百九十。去州水二百一十,陸(下闕)。(上闕)《吳錄》無,《晉太康地誌》有。

吳定長,吳立。

新道長,江左立。

晉化長,江左立。

九真太守,漢武元鼎六年立。領縣十二,(疑)戶二千三百二十八。去州水八百;去京都水一萬一百八十。

移風令,漢舊縣。故名居風,吳更名。

胥浦令,漢舊縣。

松原令,晉武帝分建初立。

高安令,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誌》無。《吳錄》晉分常樂立。

建初令,吳立。

常樂令,吳立。

軍安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誌》無此縣,而交趾有軍平縣。

武寧令,吳立,何志武帝立。《太康地誌》無此縣,而交趾有。

都龐(音龍)長,漢舊縣。《吳錄》有,《晉太康地誌》無。

寧夷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誌》無。

津梧長,晉武帝分移風立。

九德太守,故屬九真,吳分立。何志領縣七,今領縣十一,戶八百九。去州水九百;去京都水一萬九百。

浦陽令,晉武帝分陽遠立。陽遠,吳立曰陽成,太康二年更名,後省。

九德令,何志吳立。

鹹驩令,漢舊縣。

都禋長,何志晉武帝分九德立。

西安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誌》無。《吳錄》亦無。

南陵長,何志晉武帝立。《太康地誌》無,王隱有。

越常長,何志吳立,《太康地誌》無。

宋泰令,宋末立。

宋昌令,宋末立。

希平令,宋末立。

日南太守,秦象郡,漢武元鼎六年更名,吳省,晉武帝太康三年復立。領縣七,戶四百二。去州水二千四百;去京都水一萬六百九十。

西卷令,漢舊縣作"扌卷"。

盧容令,漢舊縣。

象林令,漢舊縣。

壽泠令,晉武太康十年,分西卷立。

朱吾令,漢舊縣。

無勞長,晉武分北景立。

北景長,漢舊縣。

義昌郡,宋末立。

宋平郡,孝武世,分日南立宋平縣,後為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