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十七 志第十二



推月食加時術:

置食定日小余,三之,如辰法得一辰,命以子算外,即所在辰。不盡為時余,四之,如法,無所得為辰初,一為少,二為半,三為太。又不盡者,三之,如法,得一為強,以並少為少強,並半為半強,並太為太強;得二強者為少弱,並少為半弱,並半為太弱,並太為辰末。(此加時謂食時月在沖也。)

推日食加時術:

置食定日小余,秋三月,內道,去交八時已上,加二十四,十二時以加四十八;春三月,內道,去交七時已上,加二十四。乃以三乘之,如辰法得一辰,以命子算外,即所在辰。不盡為時余。副置時余,仲辰不滿半辰,減半辰,已上去半辰;季辰者直加半辰;孟辰者減辰法,余加半辰為差率。

又,置去交時數,三已下加三,六已下加二,九已下加一,九已上依數,十二已上從十二;以乘差率,如十四得一為時差。子半至卯半、午半至酉半,以加時余;卯半至午半、酉半至子半,以減時余。加之,滿辰法去之,進一辰,減之若不足,退一辰,余為定時余。乃如月食法,子午卯酉為仲,辰戌醜未為季,寅申巳亥為孟。(日出前入後各二時外,不注日食。)三乘氣時法得一,命子算外為時。

求外道日食法:

去交一時內者,食。夏去交二時內,加時在南方三辰者,食。若去分至十二時內,去交六時內者,亦食。若去春分三日內,後交二時內,秋分三日內,先交二時內者,亦食。先交二時內,值盈二時外,及後交二時內,值縮二時外,亦食。(諸去交三時內,星伏如前者,食)。

求內道日不食法:

加時南方三辰,五月朔先交十三時外,六月朔後交十三時外,不食。啟蟄至穀雨,先交十三時外,值縮加時在未以西者,不食。處暑至霜降,後交十三時外,值盈加時在巳以東者,不食。

求月食分:

春後交、秋先交、冬後交,皆去不食餘一時,不足去者,食既。余以三萬二百三十五為法,得一為不食分。不盡者,半法已上為半強,已下為半弱,以減十五,余為食分。

推日食分術:

在秋分前者,以去夏至日數乘二千,以減去交余,余為不食余;不足減者,反減十八萬四千,余為不食余。(亦減望差為定法。其後交值縮,並不減望差,直以望差為定法。)在啟蟄後者,以去夏至日數乘千五百以減之;秋分至啟蟄,均減十八萬四千,不足減者,如前;大寒至小滿,去後交五時外,皆去不食餘一時。時差減者,先交減之,後交加之,不足減者食既;值加,先交加之,後交減之。不足減者食。

求所起:內道西北,虧東北;外道西南,虧東南。十三分以上,正左起。(虧皆據甚時,月則行上起。)

求日出入所在術:

以所入氣辰刻及分,與後氣辰刻及分相減,余乘入氣日算,如十五得一,以損益所入氣,依刻及分為定刻。

《隋書》 唐·魏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