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十七 志第十二



迭相駁難,高祖惑焉,逾時不決。會通事舍人顏慜楚上書云:"漢落下閎改《顓頊曆》作《太初曆》,雲後八百歲,此歷差一日。"語在胄玄傳。高祖欲神其事,遂下詔曰:"朕應運受圖,君臨萬宇,思欲興復聖教,恢弘令典,上順天道,下授人時,搜揚海內,廣延術士。旅騎尉張胄玄,理思沉敏,術藝宏深,懷道白首,來上曆法。令與太史舊曆,並加勘審。仰觀玄象,參驗璇璣,胄玄歷數與七曜符合,太史所行,乃多疏舛,群官博議,鹹以胄玄為密。太史令劉暉,司歷郭翟、劉宜,驍騎尉任悅,往經修造,致此乖謬。通直散騎常侍、領太史令庾季才,太史丞邢俊,司歷郭遠,歷博士蘇粲,歷助教傅俊、成珍等,既是職司,須審疏密。遂虛行此歷,無所發明。論暉等情狀,已合科罪,方共飾非護短,不從正法。季才等附下罔上,義實難容。"於是暉等四人,元造詐者,並除名;季才等六人,容隱奸慝,俱解見任。胄玄所造曆法,付有司施行。擢拜胄玄為員外散騎侍郎,領太史令。胄玄進袁充,互相引重,各擅一能,更為延譽。胄玄言充歷妙極前賢,充言胄玄歷術冠於今古。胄玄學祖沖之,兼傳其師法。自茲厥後,克食頗中。其開皇十七年所行歷術,命冬至起虛五度。後稍覺其疏,至大業四年劉焯卒後,乃敢改法,命起虛七度,諸法率更有增損,朔終義寧。今錄戊辰年所定歷術著之於此雲。

自甲子元至大業四年戊辰,百四十二萬七千六百四十四年,算外。

章歲,四百一十。

章閏,百五十一。

章月,五千七十一。

日法,千一百四十四。

月法,三萬三千七百八十三。

辰法,二百八十六。

歲分,一千五百五十七萬二千九百六十三。

度法,四萬二千六百四十。

沒分,五百一十九萬一千三百一十一

沒法,七萬四千五百二十一。

周天分,一千五百五十七萬四千四百六十六。

斗分,一萬八百六十六。

氣法,四十六萬九千四十。

氣時法,一萬六百六十。

周日,二十七。

日余,一千四百一十三。

周通,七萬二百九。

周法,二千五百四十八。

推積月術:

置入元已來至所求年,以章月乘之,如章歲得一,為積月,余為閏余。(閏餘三百九十七巳上,若冬至不在其月,加積月一)

推月朔弦望術:

以月法乘積月,如法得一,為積日,余為小余。以六十去積日,余為大余,命以甲子算外,為所求年天正月朔日。(天正月者,建子月也,今為去年十一月。凡朔小餘五百四十七巳上,其月大。)

加大餘七,小餘四百三十七太;(凡四分一為少,二為半,三為太。)小余滿日法去之,從大余;滿六十去之,命如前,為上弦日。又加,得望、下弦、後月朔。朔余滿五百三十七,其月大,減者小余。

推二十四氣術:

以月法乘閏余,又以章歲乘朔小余,加之,如氣法得一,為日,命朔算外,為冬至日。不盡者,以十一約之,為日分。

求次氣:加日十五,日分九千三百一十五,小分一;小分滿八從日分一,日分滿度法從日一;如月大小去之,日不滿月,算外,為次氣日。其月無中氣者,為閏。

求朔望入氣盈縮術:

以入氣日算乘損益率,如十五得一,餘八已上,從一;以損益盈縮數為定盈縮。其入氣日十五算者,如十六得一,余半法已上亦從一,以下皆準此。

推土王術:

加分至日二十七,日分一萬六千七百六十七,小分九;小分滿四十從日分一,滿去如前,即分至后土始王日。

推沒日術:

其氣有小分者,以八乘日分,內小分,又以十五乘之,以減沒分;無小分者,以百二十乘日分,以減之;滿沒法為日,不盡為日分,以其氣去朔日加之,去、命如前。

求次沒:加日六十九,日分四萬九千三百七十二;日分滿沒法,從日,去、命如前。

推入遲疾歷術:

以周通去朔積日,余以周法乘之,滿周通又去之,余滿周法得一日,余為日余,即所求年天正朔算外夜半入曆日及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