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七十



宥州。 延恩縣。元和九年二月敕。天寶末年。宥州寄治於經略軍。寶應已後。因循遂廢。由是昆夷屢擾。党項靡依。蕃部之人。撫懷莫及。朕方宏遠略。思復舊規。宜於經略軍置宥州。仍為上州。於郭下置延恩縣。為上縣。仍屬夏州。元和十五年九月。夏州節度使李佑。請置宥州於長澤縣。

原州。 蕭關縣。神龍三年三月。廢佗樓縣置。

威州。 鹹亨三年。以靈州之鳴沙縣。置吐谷渾部落。號安樂州。至德中。沒吐蕃。大中三年七月。靈武節度使朱叔明奏。收復安樂州。八月。遂改為威州。

河南道

河南府。 河南縣。永昌元年。改為合宮縣。以薛充構為縣令。神龍元年正月。卻為河南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合宮縣。以蘇頌為縣令。右補闕權若訥上疏曰。臣聞詩人闡教。深懷罔極之恩。孔氏立言。或崇無改之道。今陛下置聖善報恩之閣。義貫於終天。存合宮永昌之號。敬深於如在。伏見天地日月君臣等字。皆先朝創製。已久施行。陛下纂承丕緒。嗣守洪業。母子相傳。國家如舊。此並則天能事。生人積習。何所要切。當時除之。無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治。又神龍元年三月三日制書。一事已上。並依貞觀故事者。但則天遺訓。誠曰母儀。太宗舊章。事稱祖德。昔永徽之始。不聞依武德舊章。今陛下膺期。乃遵貞觀故事。如其遠依貞觀。實恐未益先朝。以臣愚識。請更詳審。唐隆元年七月八日。復改為河南縣。 洛陽縣。垂拱四年七月一日。析置永昌。 永昌縣。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神龍二年十一月二日。改洛陽為永昌縣。以王晙為縣令。唐隆元年七月八日。又改為洛陽縣。 來庭縣。天授三年三月九日置。以陸寶績為縣令。長安二年六月二日廢。 緱氏縣。隋置。貞觀十八年省。上元二年七月九日又置。以管孝敬陵。 嵩陽縣。隋置。貞觀十七年省。永淳元年七月八日復置。文明元年四月十三日廢。光宅元年七月四日又置。登封元年臘月十九日改為登封縣。神龍元年二月五日。改嵩陽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登封縣。 新安縣。隋義寧二年。置新安郡。領新安一縣。武德元年。改為谷州。領新安。澠池。東垣三縣。四年。省東垣入新安。貞觀元年。徙谷州於澠池。至顯慶二年十二月九日。廢谷州。以福昌。新安。澠池。永寧四縣。並懷州之河陽。濟源。溫縣。王屋。鄭州泛水。並隸洛州。 告成縣。武德四年。王世充降。陽城縣令王雄。以縣歸順。乃置嵩州。領陽城。嵩陽。陽翟。康城四縣。以雄為刺史。貞觀三年。省嵩州。以陽城屬洛州。登封元年臘月九日。改為告成縣。神龍元年二月五日。改為陽城縣。二年十一月五日。又改為告成縣。天佑二年十二月。改為陽邑。 興泰縣。長安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以興泰宮城置為興泰縣。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廢。 河陰縣。開元二十二年四月。侍中裴耀卿奏。泛水。滎澤。武陟三縣。於河口輸場置焉。隸河南。會昌三年九月敕置。隸孟州。仍改為望縣。 潁陽縣。貞觀七年廢。鹹亨四年閏五月一日。分河南。洛陽。伊闕。嵩陽等縣。置武林縣。開元十五年九月二日。改為潁陽縣。 武泰縣。天授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分滎陽置焉。隸洛州。尋廢。後又改滎陽縣為武泰縣。神龍元年二月四日。改為滎陽。屬鄭州。 伊陽縣。先天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洛州長史李傑奏割陸渾置。 陽翟縣。武德四年。隸嵩州。貞觀二年省州。縣改隸許州。龍朔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割隸洛州。 福昌縣。隋義寧二年置宜陽郡。領宜陽。澠池。永寧三縣。武德元年。改熊州故宜陽縣為福昌。取隋福昌宮為名。領福昌。壽安。永寧三縣。貞觀元年。省熊州。以福昌。永寧。澠池隸谷州。六年。又移谷州治於福昌。以長水來隸。顯慶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廢州。以縣屬洛州。 永寧縣。隋義寧二年置。屬宜陽郡。武德二年。屬函州。領永寧一縣。八年省州。卻屬熊州。貞觀元年。改為谷州。 長水縣。武德元年屬虢州。貞觀八年。改屬谷州。顯慶二年。州廢來屬。 濟源縣。武德二年三月。王世充將丁伯德。以縣歸順。遂置西濟州。領濟源。溴陽。蒸川。召原四縣。以伯德為刺史。四年省州。以溴陽。蒸川。召源入濟源。隸懷州。顯慶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屬洛州。 溫縣。武德四年。令周仲隱以縣來歸。乃於縣置平州。以仲隱為刺史。溫縣為李城縣。其年八月省州。縣復名溫。屬孟州。 王屋縣。武德元年改為邵伯。隸邵州。貞觀元年省州。縣屬懷州。顯慶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改名。隸洛州。光化三年八月。割隸河陽。 河清縣。武德二年置。名大基。屬懷州。四年。割屬孟州。八年省。鹹亨五年八月。分河南。洛陽。新安。王屋。濟源。河陽六縣。置大基縣。屬洛陽。先天元年。以國諱改河清縣。孟州。本河南府之河陽縣。舊隸懷州。顯慶二年。割屬河南府。城臨大河。長橋架水。李光弼以重兵拒史思明。及雍王平賊。以魚朝恩守河陽。乃以河南府之河清。濟源。溫四縣租稅入三城使。尋又以泛水軍賦隸之。會昌三年九月。中書門下奏曰。臣聞河陽五縣。自艱難已後。割屬河陽三城使。今河南所管五縣中。租賦色役。盡屬河陽。使歸一統。便為定製。既定雄鎮。足壯三城。臣等商量。其河陽縣。望改為孟州。仍為望州。河陽。泛水。溫縣。河清。濟源等五縣。改為望縣。其縣令已下。望且令守本官。至吏部注官日替。從之。汜水縣。武德四年置。屬鄭州。貞觀七年。州移理管城縣。垂拱四年七月一日改為廣武縣。神龍元年。復為泛水縣。 密縣。武德三年置密縣。四年廢縣屬鄭州。龍朔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自鄭州割隸。 河清。鞏縣。光宅三年八月。割隸河陽。陝州。 隋廢武德元年復置。廣德元年二月。升為大都督府。以皇甫溫為長史。 硤石縣。隋廢。武德元年置。貞觀十四年。移治硤石塢。改名。 芮城縣。武德二年置芮州。貞觀元年廢。縣來屬。 安邑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虞州。及桐鄉縣。以安邑屬蒲州。至德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為虞邑縣。乾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割隸陝州。復為安邑縣。 夏縣。乾元三年正月二十一日。自絳州來屬。 靈寶縣。本隋桃林縣。天寶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掘得寶符改。 平陸縣。本隋河北縣。天寶元年二月二十一日。改為平陸縣。先是。陝郡太守李齊物。疏鑿三門。得古鏵甚大。其上有平陸二字。後因改為平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