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七十



泗州。 本治宿預。開元二十五年九月十日。移就臨淮縣。 臨淮縣。長安四年二月。分徐城縣置。

兗州。 金鄉縣。武德四年。於縣置金州。五年。改戴州。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元和十四年正月。以兗州金鄉縣權隸屬徐州。 博城縣。神龍二年十月五日。改為乾封縣。 方輿縣。寶應元年六月十一日。改為魚台縣。元和四年八月。淄青節度使李師道。請移魚台縣置於黃台市。十四年正月。權隸徐州。 萊蕪縣。貞觀元年。廢入博城縣。長安四年正月十日。又置。貞元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割屬兗州。元和十七年六月。兗海節度使曹華奏。兗州萊蕪縣。在當道邊界。去縣山路三百餘里。人戶絕少。年稅絹一千。官吏名數。亦與大縣不殊。竊以此縣最小。虛置無取。請準淄齊等州章丘臨濟縣例。特從並省。案圖經。萊蕪。貞觀三年廢入博城縣。即今當州乾封縣是也。相去接近。伏請依前併入乾封縣。從之。太和元年九月。兗州奏。復置縣。從之。

密州。 莒縣。貞觀八年。廢莒州來屬。 安丘縣。乾元二年九月。移治故昌安城。改為輔唐縣。

淄州。 武德元年置。六年廢。天寶元年復置。

沂州。 沂水縣。武德五年置莒州。貞觀八年。州廢來屬。 承縣。武德四年。於檀丘置縣。貞觀元年廢之。新泰縣。武德五年屬莒州。貞觀八年來屬。

陳州。 武德元年。討平房憲伯置。 南頓縣。武德六年。省入項城縣。證聖元年。改為光武縣。景雲元年。復為南頓縣。 項城縣。隋置沉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西華縣。武德元年。改為簊城縣。貞觀元年。又置。名武成。神龍元年二月四日。復改簊城縣。景龍元年。又改為西華。

汴州。 武德四年置。 開封縣。武德四年。自鄭州來屬。貞觀元年廢。延和元年五月十五日。分浚儀縣又置。 尉氏縣。武德四年置洧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雍丘縣。武德四年置杞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唐州。武德四年。改顯州。貞觀九年。罷顯州為唐州。 方城縣。武德初。置北澧州。貞觀元年。改為魯州。九年廢。以方城屬唐州。

鄆州。 盧縣。隋舊。武德四年。改濟州。天寶十三載六月一日。州廢。所領五縣改屬鄆。 平陸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中都縣。貞元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割鄆縣。 鄆城縣。舊是郭下縣。貞觀八年。州移於須昌縣。天佑二年十二月。改為萬安縣。 鉅野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 宿城縣。景雲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置。乾元元年七月。改為東平縣。移就郭下。仍是望。太和四年五月。改為天平縣。六年七月。併入須昌縣。 平陰縣。太和六年七月。併入東阿盧縣。開成二年。鄆州節度使王源中奏。當道先廢天平平陽兩縣。並在東境。東西一百一十三里。南北一百八十里。無縣邑以治居民。兼制賊盜。請復置平陰縣。兼下吏部。注縣令主簿各一人。詔從之。

青州。 武德四年置。 壽光縣。初隸乘州。武德八年。州廢來屬。 千乘縣。武德二年。改為乘州。至八年廢。

徐州。 沛縣。武德五年置。 下邳縣。武德四年置邳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虹縣。本名夏邱。屬仁州。武德四年。改名虹縣。貞觀八年。州廢來屬。 符離縣。武德四年置。 蘄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譙州來屬。

宿州。 元和四年正月。以徐州符離。蘄。泗州虹三縣置。遂為上州。治符離。仍隸徐濠泗等州觀察使。長慶元年三月。徐州觀察使崔群奏。頃以蔡孽未平。遂割前件三縣。及徐州將士一千四百人。權置宿州。厄其奔軼。事關備御。非務便人。今寰宇無虞。封圻罷警。權創支郡。理合併除。其宿州伏請卻廢。三縣各還本州。至太和七年二月敕。宜準元和四年正月。割徐州符離。蘄。泗州虹縣。依前置宿州。隸屬徐泗濠等州觀察使。其州置於埇橋。在徐州南界。汴水上。舟車之要。其舊割四縣。仍舊來屬。已下官便委吏部注擬。濮州。武德四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