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唐會要卷七十



宋州。 柘城縣。隋舊。貞觀七年廢。永淳元年十月二十四日。析谷熟。寧陵又置。 谷熟縣。武德二年置南谷州。四年廢。 單父縣。武德五年置戴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來屬。 楚丘縣。貞觀七年六月十七日。廢戴州來屬。 碭山縣。光化二年正月。朱全忠表建為輝州。移治所於單父縣。

許州。 郾城縣。元和十二年二月。淮西賊中百姓窮困。相率歸順。其數甚多。宜於許汝行營側近置行郾城縣。委韓宏詳議。揀擇穩便處置。其年十一月。以郾城縣置?州。以上蔡。西平。遂平三縣隸焉。是年十二月。敕?州宜屬許州。長慶元年。廢?州。復為郾城縣。依前隸屬許州。其先割屬?州上蔡。西平。遂平等三縣。依隸屬蔡州。 舞陽縣。本北舞。開元四年置。更名。元和十三年正月。陳許觀察使李光顏奏。許州舞陽縣。為逆賊吳元濟所毀。今請移縣。權請置於吳城鎮。從之。

豪州。 元和三年六月。改豪州字為濠。失印故也。

河東道

太原府北都。 文水縣。天授元年十月十四日。改為武興縣。品秩同赤縣。以史兼恕為縣令。神龍元年二月十五日復舊。 石艾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廣陽縣。 盂縣。武德三年置受州。貞觀八年。省州來屬。 陽曲縣。武德三年。析為邠陽。七年。又改為陽曲縣。 太谷縣。武德四年置太州。六年又改之。

河中府中都。 元和三年三月。改蒲州為河中府。兩縣為赤縣。余為畿縣。官吏所置。並準京兆府河南府。河西縣。乾元三年三月二十日。割同州朝邑置河西縣焉。仍改同州河西縣為夏陽縣。 桑泉縣。天寶十二載十二月一日。敕改桑泉縣為臨晉縣。 汾陰縣。開元十一年二月十六日。改為寶鼎縣。

潞州。 開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置大都督府。 襄垣縣。隋韓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以縣來屬。 涉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以縣來屬。 銅鞮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韓州。以縣來屬。 潞城縣。天佑二年十一月。改為潞子縣。 黎城縣。同上年月改為黎亭縣。 武鄉縣。武德初置。屬韓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壺關縣。武德四年置。

虢州。 宏農縣。顯慶二年。避孝敬諱。改為恆農縣。開元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復改宏農縣。 湖城縣。隋義寧元年置。乾元三年二月一日。改為天平縣。大曆四年七月四日。卻為湖城縣。 閿鄉縣。貞觀元年。移鼎州於屯縣。八年。州移來屬。

絳州。 翼城縣。義寧元年。改為澮州。武德六年。廢州來屬。天佑二年十二月。改為澮川縣。 萬泉縣。武德三年置為太州。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州廢來屬。 垣縣。貞元三年七月。以絳州垣縣隸陝州。元和三年二月。復隸絳州。 夏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太州廢來屬。乾元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割屬陝州。 龍門縣。武德元年置太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來屬。

汾州。 武德元年。改為浩州。三年。改為汾州。 介休縣。武德元年置介州。貞觀元年卻廢。 西河縣。本隰城。上元元年改名。

晉州。 太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敕晉州割隸河東觀察使收管。改屬河中府。 汾西縣。貞觀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廢呂州。與霍邑趙城來屬。 神山縣。武德二年九月置浮山。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吉善行於羊角山下見老君。改焉。

澤州。 會昌四年九月。中書門下奏。河陽近雖置制。土宇猶褊。澤州全有太行之險固。實為東洛之藩垣。將務遠圖。所宜從便。望割屬河陽。 晉城縣。武德三年置建州。並置晉城縣。六年。州廢來屬。天佑二年十一月。改為丹川高都縣。 濩澤縣。天寶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為陽城縣。

隰州。 太寧縣。武德二年置中州。貞觀元年。州廢來屬。 蒲縣。武德二年置。貞觀元年廢。

慈州。 武德元年為汾州。五年。改南汾州。八年。改為慈州。太和元年十一月二十日。敕慈州宜割隸屬河中府觀察使收管。 文城縣。天佑二年十二月。改為屈邑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