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六十五 刑法三



諸監臨之官,受豬羊供饋,(謂非生者。)坐贓論。強者,依強取監臨財物法。

諸率斂所監臨財物,饋遺人,雖不入己,以受所監臨財物論。

諸監臨之官家人,於所部有受乞、借貸、役使、賣買有賸利之屬,各減官人罪二等。官人知情,與同罪;不知情者,各減家人罪五等。其在官非監臨及家人有犯者,各減監臨及監臨家人一等。

諸去官而受舊官屬、士庶饋與,若乞取、借貸之屬,各減在官時三等。(謂家口未離本任所者。)

諸因官挾勢及豪強之人乞索者,坐贓論減一等。將送者為從。(親故相與,勿論。)

諸監臨主守,以官物私自貸若貸人及貸之者,無文記,以盜論。有文記,準盜論。(文記,謂取抄署之類。)立判案,減二等。即充公廨及用公廨物,若出付市易而私用者,減一等坐之。(雖貸亦同。餘條公廨,準此。即主守私貸,無文記者,依盜法。)所貸之人,不能備償者,徵判署之官。(下條私借,亦準此。)

諸坐贓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疋加一等,十疋徒一年,罪止徒三年。(謂非監臨主司而因事受財者。)與者,減五等。

諸於他人地內得宿藏物,隱而不送者,計合還主之分,坐贓論減三等。(若得古器,形制異而不送官者,罪亦如之。)

諸鬥毆人者,笞四十。(謂以手足擊人者。)傷及以他物毆人者,杖六十。(見血為傷。非手足者,其餘皆為他物,即兵不用刃亦是。)傷及拔髮方寸以上,杖八十。若血從耳目出及內損吐血者,各加二等。

諸鬥毆人,折齒、毀缺耳鼻,眇一目及折手足指,(眇,謂虧損其明,而猶見物。)若破骨及湯火傷人者,徒一年。折二齒二指,以上及髡髮者,徒一年半。

諸斗以兵刃,斫射人不著者,杖一百。(兵刃,謂弓箭、刀槊、矛〈矛贊〉之屬。即毆罪重者,從毆法。)若刃傷,(刃謂金鐵,無大小之限,堪以殺人者。)及折人肋,眇其兩目,墮人胎,徒二年。(墮胎者,謂辜內子死乃坐。)諸鬥毆,折跌人支體及瞎其一目者,徒三年。(折支者,折骨跌體者,骨蹉跌,失其常處。)辜內平復者,各減二等。(餘條折跌平復,準此。)即損二事以上及因舊患令至篤疾,若斷舌及毀敗人陰陽者,流三千里。

諸鬥毆殺人者,絞。以刃及故殺人者,斬。雖因斗而用兵刃殺人者,與故殺同。(謂人以兵刃逼己,因用兵刃拒而傷殺者,依鬥法。餘條用兵刃,準此。)不因斗,故毆傷人者,加鬥毆傷罪一等。雖因斗,但絕時而殺傷者,從故殺傷法。(謂忿競之後,各已分散,聲不相接,去而復來,是名絕時。)

諸保辜者,手足毆傷人限十日,以他物毆傷人者二十日,以刃及湯火傷人者三十日,折跌支體及破骨者五十日。(毆、傷不相須。餘毆傷及殺傷,各準此。)限內死者,各依殺人論。其在限外及雖在限內以他故死者,各依本毆傷法。(他故,謂別增餘患而死者。)

諸同謀共毆傷人者,各以下手重者為重罪,元謀減一等,從者又減一等。若元謀下手重者,餘各減二等。至死者,隨所因為重罪。其不同謀者,各依所毆傷殺論。其事不可分者,以後下手為重罪。若亂毀傷,不知先後輕重者,以謀首及初斗者為重罪,餘各減二等。

諸毆制使若本屬府主、刺史、縣令,及吏卒毆本部五品以上官長,徒三年。傷者,流二千里。折傷者,絞。(折傷,謂折齒以上。)若毆六品以下官長,各減三等;減罪輕者,加凡斗一等。死者,斬。詈者,各減毆罪三等。(須親自聞之,乃成詈。)即毆佐職者,徒一年。傷重者,加凡斗傷一等。死者,斬。

諸造妖書及妖言者,絞。(造,謂自造休咎及鬼神之言,妄說吉凶,涉於不順。)傳用以惑眾者,亦如之。(傳,謂傳言。用,謂用書。)其不滿眾者,流三千里。言理無害者,杖一百。即私有妖書,雖不行用,徒二年。言理無害者,杖六十。

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格殺者,勿論。若知非侵犯而殺傷者,減斗殺傷二等。其就拘執而殺傷者,各以斗殺傷論,至死者加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