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四十七 禮七 沿革七 吉禮六



後周閔帝受禪,而右宗廟。追尊皇祖為德皇帝(名肱,生泰。)父文王為文皇帝,廟號太祖。(太師周國公,名泰。)擬祖以上三廟遞遷,至太祖不毀。其下相承置二昭二穆為五焉。明帝崩,廟號代宗,武帝崩,廟號高祖,並為祧廟不毀。

隋文帝受命,遣兼太保宇文善奉策詣同州,告皇考桓王廟,兼用女巫,同家人禮。追尊號為武元皇帝,(大司空名忠。)皇妣為元明皇后,迎神歸於京師。改立左宗廟。未言始祖,又無受命之祧,自高祖以下,置四親廟,同殿異室。一、皇高祖太原府君廟,二、皇曾祖康王廟,三、皇祖獻王廟,四、皇考太祖武元皇帝廟。擬祖遷於上,而太祖之廟不毀。至煬帝,立七廟。太祖、高祖各一殿,準周文、武二祧,與始祖而三。餘並分室而祭。始及祧之外,從迭毀之法。(時禮部侍郎許善心等議:"案周制,自太祖以下,各別立廟,至於禘祫,皆食於太祖。是以前漢亦隨處而立。後漢光武新平寇亂,務從省約,乃總立一堂,而群主異室。自此以來,因循不變。今請立七廟。"詔可。)既營洛邑,後有司奏,請於東京建立宗廟。帝謂秘書監柳{巧言}曰:"今始祖及二祧已具,令後子孫,處朕何所?"又下詔,準議別立高祖之廟,屬有行役,復寢。

大唐武德元年,追尊高祖曰宣簡公,曾祖曰懿王,祖曰景皇帝,考曰元皇帝,法駕迎神主,祔於太廟,始享四室。

貞觀九年,高祖崩,增修太廟。中書侍郎岑文本議曰:"祖鄭玄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而莫辨,是非紛而不定。春秋穀梁傳及禮記王制祭法禮器、孔子家語,並雲'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尚書鹹有一德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至於孫卿、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晁、虞喜、乾寶之徒,商較今古,鹹以為然。故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非有國之茂典,不刊之休烈乎!然若使違群經之正說,從累代之疑議,背子雍之篤論,遵康成之舊學,則天子之禮,下逼於人臣,諸侯之制,上僣於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位不同者也。臣等參詳,請依晉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之制,式遵舊典。"制從之。於是增修太廟,始崇祔弘農府君及高祖神主,並舊四室為六室。

太宗崩,遷弘農府君神主於夾室,太宗神主祔太廟。高宗崩,神主祔太廟,又遷宣皇帝神主於夾室。

睿宗垂拱四年正月,又於東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四時享祀,如京廟之儀。別立崇先廟以享武氏祖考。武太后又令議崇先廟室數,所司議,遂止。(博士周悰請立七廟,其皇家太廟,請減為五室。春官侍郎賈太隱奏曰:"秦漢太后臨朝稱制,並據禮經正文,天子七廟,諸侯五廟。今周悰別引浮議,廣述異文,直崇權儀,不依常度。其崇先廟,契約諸侯之數,國家宗廟不可移變。"太后遂止。)既革命稱帝,改大唐京太廟為享德廟,四時唯享高祖以下三室,餘四室閉其門,廢享祀之禮。又於東都改制太廟為七室,祔武氏七代神主。又改京崇先廟為崇尊廟,其享祀如太廟之儀。仍改太廟署為清廟台,加官員,崇其班秩。

神龍元年,改享德廟依舊為京太廟。遷武氏七廟神主於西京崇尊廟。東都置太廟,以景皇帝為太祖,廟崇六室。

時太常博士張齊賢建議曰:"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祖之廟,百代不遷,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但商自玄王以後,十有四代,至湯而有天下。周自后稷以後,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其間代數既遠,遷廟親廟皆出太祖之後,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其後漢高受命,無始封祖,即以高祖皇帝為太祖。魏武創業,文帝受命,亦以武帝為太祖。晉宣創業,武帝受命,亦以宣帝為太祖。宇文以文皇帝為太祖,隋室以武元皇帝為太祖。國家景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中間代數既近,列在三昭三穆之內,故皇家太廟,唯有六室。其弘農府君、宣光二帝,尊於太祖,親盡則遷,不在昭穆合食之數。奉敕'七室以下,依舊號尊崇。'續又奉敕'既立七廟,須尊崇始祖,速令詳定'者。伏尋禮經,始祖即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後周太祖之外,以周文王為始祖,不合禮經。或有引白虎通義雲'后稷為始祖,文王為太祖,武王為太宗',及鄭玄注詩雍序雲'太祖謂文王'以為說者。其義不然。何者?彼以禮'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以謂文王為太祖耳,非祫祭群主合食之太祖。今議者,或有欲立涼武昭王為始祖者,殊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湯武之興,祚由稷、卨,故以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涼武昭王勳業未廣,後主失守,國土不傳。景皇始封,實本明命。今乃舍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遠構,求之前古,實乖典禮。魏氏不以曹參為太祖,晉氏不以殷王卬為太祖,宋氏不以楚元王為太祖,齊、梁不以蕭何為太祖,陳、隋不以胡公、楊震為太祖,則皇家安可以涼武昭王為太祖乎?漢之東京,大議郊祀,多以周郊后稷,漢當郊堯。唯杜林議,獨以為'周室之興,祚由后稷。漢業特起,功不緣堯。祖宗故事,所宜因循。'竟從林議。又傳稱'欲知天上,事問長人',以其近之。武德、貞觀之時,去涼武昭王,蓋亦近於今矣。當時不立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浸遠,方復立之,實恐景皇失職而震怒,武昭虛位而不荅,非社稷之福也。請準敕加太廟為七室,享宣皇帝以備七代。其始祖不合別有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