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一



周文帝西魏大統中,東魏師至蒲津。(文帝大統二年,齊神武親征至蒲津,以竇泰死,退軍。)文帝東征,克陝州,兼得宜陽郡、邵郡。(邵郡,今絳郡垣縣。宜陽郡,今福昌縣。)東師又至沙苑。(其年冬,齊神武親征,大敗,走。)後文帝東征,至河陰,先勝後敗。(大統四年,殺魏將高敖曹。)築城於玉壁。(大統八年,將王思政築之,齊神武攻圍不克。至十二年,韋孝寬守之,齊神武又攻圍六旬,不克。)文帝又至邙山,先勝後敗。(大統九年。)得梁雍州。(十六年,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虓舉州內附。)廢帝初,克平漢中。(自梁侯景逆亂,遣將達奚武克之也。)又遣軍平蜀。(將尉遲迥克之。)文帝西征至姑臧,後又平江陵。(齊王廓後元初,于謹平之,殺梁元帝。)自是疆理西有姑臧,西南有全蜀,南至於江矣。(明帝武成二年,將賀若敦克陳湘川之地,三年失之。今澧陽、武陵、長沙、衡陽等地是。)其河南自洛陽之東之北,河東自平陽之界,屬於高齊。至武帝建德中東征,拔齊晉州城,尋又東征,破齊師於晉州城下。(建德五年,攻拔晉州,使梁士彥守之。齊後主來攻,三旬餘不拔,六年,又破齊後主軍。)乘勝平齊。後遣軍破陳軍於呂梁,(將王軌破陳將吳明徹,悉虜其眾也。)其東南之境,盡於長沙。通計州二百十有一,郡五百八,縣千二十有四。當全盛戰爭之際,則玉壁、(初王思政守,後韋孝寬守,東師攻不拔,遂置勛州。)邵郡、齊子嶺、(今王屋縣東二十里周齊分界處。)通洛防、(故函關城,武帝保定中改名,在今新安縣東。)黃櫨、三城,(今永寧縣西北。)宜陽郡、陝州、土滅、(今長水郡西北二十五里。)三荊、(將獨孤信略定北荊州,今即伊陽縣。東荊州後改曰淮州,今淮安郡。荊州今南陽郡。)三鵶鎮,(今汝州魯山縣西南,名平高城。)置兵以備東軍。

隋文帝開皇三年,遷都大興城,(即今城。)遂廢諸郡,以州治人。(自三代以前為九州,兩漢加置十三州,晉宋之後,分析漸多,至於魏齊後周,雖割據鼎立,天下分裂,其於州郡,乃倍兩漢之地。隋氏以官繁人弊,遂廢五百餘郡,而以州治人,名則因循,職事同於郡守,無復刺舉之任。)自九載廓定江表,尋以戶口滋多,析置州縣。煬帝大業初,移治陽城,(即今城。)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並省諸州。三年,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本史不分別所領諸郡。)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大凡郡百九十,縣千二百五十五,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至於海,西至且末,(隋氏西境唯得今敦煌郡以東。且,子余反。)北至五原。(即今九原郡。按,隋氏北境唯至於河。)隋氏之盛,極於此矣。

《通典》 唐·杜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