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四十三

注“屠各取豪貴”:陳雲“取” ,“最”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羌胡名大師為酋”:案:“ 師”當作“帥”。各本皆偽。

注“袁宏漢獻帝春秋”:何校“ 宏”改“曄”,陳同。各本皆誤。案:隋經籍志雲“十卷,袁曄撰”,可證也。

注“授兵登陴”:袁本、茶陵本 “陴”下有“陴婢移切”四字,無正文文“陴”下“婢移切”三字,是也。

注“秦必可亡西河”:袁本、茶陵本無“可”字,是也。

注“使將軍莊縞”:陳雲“縞” ,“蹺”誤,下同,是也。各本皆偽。

重答劉秣陵沼書劉璠梁典曰:劉沼,字明信,為秣陵令。
 劉孝標劉峻自序曰:峻字孝標,平原人也。生於秣陵縣,期月歸故鄉。八歲,遇桑梓顛覆,身充仆圉。齊永明四年二月,逃還京師。後為崔豫州刑獄參車。梁天監中,詔峻東掌石渠閣,以病乞骸骨。後隱東陽金華山。
劉侯既重有斯難,值余有天倫之戚,竟未之致也。孝標集有沼難辨命論書。穀梁傳曰:兄弟,天倫也。何休曰:兄先弟後,天之倫次。尋而此君長逝,化為異物,魏文帝與吳質書曰:元瑜長逝,化為異物。緒言餘論,蘊而莫傳。莊子謂漁父曰:曩者先生有緒言而去。子虛賦曰:願聞先生之餘論。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昧,而其人已亡,楚辭曰:芳菲菲而難虧兮,芳至今猶未沬。王逸曰:沬,已也。孫卿子曰:其器存,其人亡,以此思哀,則哀將焉不至?青簡尚新,而宿草將列,風俗通曰:劉向別錄,殺青者,直質青矚左簡薯知耳。栗濟曰:朋誘知慕(釉宿操而部口焉¨泫然痘知涕之無壩也ィ鳥蓋,門趟謝ш防攔崩ィ孔子泫然流涕。又曰: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遇一哀而出涕,曰:予惡夫涕之無從也。雖隙駟不留,尺波電謝,墨子曰:人之生乎地上,無幾何也,譬之猶駟而過郤也。郤,古隙字也。陸機詩曰:寸陰無停晷,尺波豈徒鏇。 而秋菊春蘭,英華靡絕,楚辭曰: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故存其梗概,更酬其旨。東京賦曰:其梗概如此。若使墨翟之言無爽,宣室之談有徵,墨子曰:昔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殺我而不辜,若以死者為無知,則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期三年,周宣王合諸侯而田於圃,車數百乘,從數千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朱弓,挾朱矢,追宣王,射之車上,中心,折脊,殪車中,伏弢而死。若書之說觀之,則鬼神之有,豈可疑哉?漢書曰:文帝受厘宣室,因感鬼神事,問鬼神之本。賈誼具道所以然之故。冀東平之樹,望鹹陽而西靡;蓋山之泉,聞弦歌而赴節。聖賢冢墓記曰:東平思王冢在東平。無鹽人傳云:思王歸國京師,後葬,其冢上松柏西靡。宣城記曰:臨城縣南四十里蓋山,高百許丈,有舒姑泉。昔有舒氏女與其父析薪此泉處坐,牽挽不動,乃還告家。比還,唯見清泉湛然。女母曰:吾女本好音樂。乃弦歌,泉涌回流,有朱鯉一雙。今作樂嬉戲,泉固湧出也。文賦曰:舞者赴節以投袂。但懸劍空壟,有恨如何!劉向新序曰: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不言而色慾之。季子為有上國之事,未獻也,然心許之矣。致使於晉,顧反,則徐君死。於是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

文選考異
注“芳至今猶未沬”:案:“芳” 當作“芬”。各本皆偽。
注“沬已也”:袁本、茶陵本“ 也”下有“亡蓋反”三字。案:此真善音。正文“沬” 下“昧”字,乃五臣音也。尤誤刪此存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