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六十

注“諺曰曰”:袁本、茶陵本不重“曰”字,是也。

注“史記不言”:何校“記”改 “既”,是也。各本皆誤。

注“李范曰稅”:陳雲“范”, “軌”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漢書文昌宮”:袁本、茶陵本“書”下有“曰”字,是也。

注“陳思王述征賦曰”:袁本、茶陵本“征”作“行”,是也。

注“周望兆勛於渭濱”:陳雲“ 勛”,“動”誤,是也。各本皆偽。

注“我營魄而登遐”:案:“我 ”當作“載”。各本皆偽。

注“老子曰抱一”:案:“抱” 上當有“載營魄”三字。各本皆脫。

援貞咎以惎悔:袁本“咎”作“ 吝”,雲善作“咎”。茶陵本作“吝”,無校語。案:尤所見與袁同,非也。茶陵所見是也。注“貞吝”有明文,“咎”但傳寫誤。

注“張堅與任彥升書曰”:陳雲 “堅”,“升”誤,“升”,“
堅”誤,是也。各本皆誤。

注“孔子謂盟器者”:何校“盟 ”改“明”,是也。各本皆誤。

注“忽縹緲以響像”:袁本、茶陵本“緲”做“眇”,是也。

眝美目其何望:案:“眝”當作 “貯”。注云“眝與貯同”,謂所引字林、博雅之“眝 ”與正文之“貯”同也。若作“眝”,於注不相應。蓋五臣因此注乃改“眝”為“貯”。各本所見皆以之亂善而失著校語。

 祭文

祭古冢文並序
 謝惠連沈約宋書曰:元嘉七年,惠連為司徒彭城王義康法曹參軍。義康脩東府城,城塹中得古冢,為之改葬,使惠連為祭文,留信待成也。
東府掘城北塹,入丈余,丹陽記曰:東府城西則簡文會稽王時第,東則孝文王道子府。道子領楊州,仍住先舍,故俗稱東府。得古冢,上無封域,不用磚甓。毛萇詩傳曰:甓,瓴甋也,今謂之磚。以木為槨,中有二棺,正方,兩頭無和。呂氏春秋,惠公說魏太子曰:昔王季歷葬渦山之尾,欒水齧其墓,見棺之前和。高誘曰:棺題曰和。明器之屬,材瓦銅漆,有數十種,禮記曰:孔子曰:明器者,神明之器也。多異形,不可盡識。刻木為人,長三尺,可有二十餘頭,初開見,悉是人形,以物棖撥之,應手灰滅。說文曰:棖,杖也,宅庚切。然南人以物觸物為棖也。廣雅曰:撥,除也,補達切。棺上有五銖錢百餘枚, 漢書曰:武帝罷半兩錢,行五銖錢也。 水中有甘蔗節及梅李核瓜瓣,皆浮出不甚爛壞。爾雅曰:瓠犀瓣。說文曰:瓣,瓜中實也,白莧切,一作辯字,音練。瓣與練字通。銘志不存,世代不可得而知也。公命城者改埋於東岡,祭之以豚酒。既不知其名字遠近,故假為之號曰冥漠君云爾。

元嘉七年九月十四日,司徒御屬領直兵令史、統作城錄事、臨漳令亭侯朱林,具豚醪之祭,敬薦冥漠君之靈:

忝捴徒旅,板築是司。窮泉為塹,聚壤成基。一槨既啟,雙棺在茲。舍畚悽愴,縱鍤漣而。左氏傳曰:宋災,陳畚挶。杜預曰:畚,簣籠也。畚音本。挶,居局切。爾雅曰:鍬謂之鍤。周易曰:泣血漣如。杜預左傳注曰:而,助語也。芻靈已毀,塗車既摧。禮記曰:塗車芻靈,自古有之也。 几筵糜腐,俎豆傾低。盤或梅李,盎或醢醯。爾雅曰:盎謂之缶。又曰:肉謂之醢。郭璞曰:肉醬也,音海。說文曰:醯,酸也。醯,呼蹄切。蔗傳余節,瓜表遺犀。犀,已見上文。追惟夫子,生自何代?曜質幾年?潛靈幾載?寡婦賦曰:潛靈邈其不反。為壽為夭?寧顯寧晦?銘志湮滅,姓字不傳。今誰子後?曩誰子先?功名美惡,如何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