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選》文選卷第六十

文選考異
屈原文:茶陵本此上有“弔文” 二字,另為一行,是也。袁本亦脫。
注“越絕書曰”:袁本“越”上有“善曰”二字,是也。下“列子曰”上,“罔極言無中正”上,“字林曰闒 茸”上, “毛詩曰”上,“莊子千金之珠”上,“蝦音遐”上, “文子曰鳳凰飛千仞”上,“莊子庚桑楚”上,同。茶陵本移每節首,非。

注“覓”:袁本、茶陵本作“汨音覓”,在注中“汨水在焉”下,是也。

乃殞厥身:袁本、茶陵本“殞” 作“隕”。案:史記、漢書皆是“隕”字。

注“不可順道而行也”:袁本、茶陵本“可”作“得”,是也。案:史記索隱引正作“ 得”。

注“植史記作值”:袁本、茶陵本“作”作“音”,是也。

吁嗟默默:袁本、茶陵本“吁” 作“於”。案:史記、漢書皆是“於”字,此注中“吁 ”亦當作“於”也。

注“汗明曰大驥”:案:“大” 當作“夫”,各本皆偽。

嗟苦先生:茶陵本校語云“苦” 五臣作“若”。袁本作“苦”,無校語,非。何雲漢書作“若”。陳雲“苦”當從漢書作“若”,更有顏延年祭屈原文可以互證云云。案:所說是也。“苦”字但傳寫誤,蓋誤認注中“勞苦屈原”,以為正文有“苦”字耳。今史記亦作“
苦”,誤與此同。

注“應劭曰嗟咨嗟苦”:陳雲“ 苦”漢書注作“也”。案:“也”字是也。各本皆誤。史記集解所引無此字,又其一證。

注“離騷下竟亂辭也”:陳雲“ 竟”,“章”誤,是也。各本皆誤。案:漢書顏注及單行索隱引皆作“章”。

注“鄧展曰音昧”又注“蘇林曰偭音面服虔曰蟂音梟”又注“蛭之一切螾音引”:此所音袁本、茶陵本俱無,尤蓋別據他本,今無以考之也。

注“亦夫子不如麟鳳不逝之故” :袁本、茶陵本下“不”字作“
翔”,是也。案:史記索隱引正作 “翔”。

注“鄭玄曰”:陳雲“玄”當作 “氏”,是也。各本皆誤。

固將制於螻蟻:袁本雲善作“螻蟻”。茶陵本雲五臣作“蟻螻”。案:“螻”與“魚” 韻較協。各本所見,蓋傳寫倒,善未必不與五臣同也。今史記、漢書皆作“螻蟻”,而單行索隱正文仍作“蟻螻”,可見亦未必史漢不本皆為“蟻螻”,今誤與此同也。注中“螻蟻”凡三見,則不拘語倒之例耳。

注“亦謂讒賊小人所見害也”:何校“謂”改“為”,陳同,是也。各本皆誤。

注“□音尋”:袁本、茶陵本此三字在注末,是也。

吊魏武帝文並序
 陸士衡
元康八年,機始以台郎出補著作,游乎秘閣,而見魏武帝遺令,愾然嘆息,傷懷者久之。毛詩曰:嘯歌傷懷。

客曰:夫始終者,萬物之大歸;死生者,性命之區域。家語,孔子曰: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終也。有始必有終矣。尸子,老萊子曰:人生於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同歸也。是以臨喪殯而後悲,睹陳根而絕哭。國語曰:楚子西嘆於朝,藍尹亹曰:吾聞君子思前世之崇替與哀殯喪,於是有嘆,其餘則否。禮記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鄭玄曰:宿草,謂陳根也。今乃傷心百年之際,興哀無情之地,意者無乃知哀之可有,而未識情之可無乎?